多元包容中的文化自信 ——海艺节开幕式演出引发社会各界热议点赞 10日晚,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向大海》隆重上演。精彩绝伦的演出,不仅登上了昨晚的央视新闻联播,更让数千名现场观众如痴如醉。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以及高层次人才、道德模范、劳动模范、企业家、工人、农民等社会各界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异口同声地为开幕式演出点赞。 创意满满 “‘向大海’礼赞了海丝泉州” “从古泉州港的繁荣到现代泉州再启航,开幕式演出《向大海》将跨越千年的泉州‘海丝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泉州市道德模范、福建威林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李荣用“震撼”两字表达了观看感受。李荣说,《市井十洲人》音乐短剧让他看到了古代泉州港的繁荣景象,而《中国启航》节目则是“海丝泉州”在新时代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最好注解。 “来自央视的节目团队极尽舞台效果,通过恢宏壮观的场景,带来了一场气贯古今、多元包容的艺术盛宴。”泉州市高层次人才、丰泽区第八中心小学教师郑劭煌表示,晚会中使用的翻转式舞台等新技术,流光溢彩的舞美,让人叹为观止。让他印象深刻的节目《风暴》,结合翻转式舞台,呈现出泉州航海者搏击海上风暴的场景,力量感十足。“把泉州人‘爱拼敢赢’的干劲都展现出来了!”郑劭煌说。 “节目编排充满创意,生动演绎了‘涨海声中万国商’的景象!”晋江伯阳鞋材有限公司董事长颜清培说,开幕式演出不仅有古代泉州的场景,在临近尾声时,泉州人在世界各地的生活工作场景也通过节目展示出来,展现了现代泉州人良好的精神面貌,让人觉得眼前一亮。 创新演绎 “没想到歌剧和梨园戏如此绝配” 老家在陕西的泉州市燃气有限公司工人冯浩茹,受邀观看海艺节开幕式,“一下子对泉州的辉煌过去、现在、未来有了直观的了解”。让她备受感染的是,开幕式借助声光电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巧妙地设置了四位不同时空的商贾对话,带出了古刺桐港“市井十洲人”的繁荣景象。“以新的思维和新的艺术形式再现历史景象,这是我来泉州两三年第一次看到。”冯浩茹进一步建议,如果以此为蓝本,编排一场类似的舞台剧开展常态化演出,市民和游客就有眼福了。 对市人大代表、泉州九中副校长颜巧兰来说,开幕式演出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中外文明、东西方传统文化交融碰撞的创新表达。她由衷钦佩制作团队的精彩创意:“在东西方音乐荟萃《从刺桐港到威尼斯》的节目中,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迎面而来;声消时,南音起,委婉缠切,梨园戏、木偶戏、高甲戏、打城戏等多种闽南艺术形式纷至沓来,乡音乡情瞬间涌上心头;结尾处高音与南音和谐共融,是东西方艺术的交流对话,是游子与家乡的亲情表白,更是泉州人文化自信、城市自信的最好演绎。” 开幕式上,多个节目内容巧妙融汇了泉州元素。全国劳模、洛江区罗溪镇前溪村党支部书记黄垫华表示:“(开幕式)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品了一卷泉州海丝历史”。尤其是情景和表演剧《风暴》,让人联想到一代代泉州人出海讨生活的艰辛,让他十分震动。“向海而生,泉州将再次启航,作为一名劳模,我们能做的就是更加努力工作、助力泉州发展。”他说。 温情解说 “央视大咖牵动了泉州人的情感共鸣” “泉州,是一座我经常要对朋友提起说,这是你一生有机会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开幕式上,点燃泉州人心中那团自豪之火的,除了精彩的演出,还有央视“大咖”白岩松宛如一篇散文般的解说词。 “白岩松对泉州的盛赞,对于像我这样从小生活在泉州的人来说,颇受感动,非常自豪。”惠安农民何志阳说。 “我猜想在泉州,每天上演着各种各样沉默的对话——古老和现代之间,中国和世界之间。”白岩松散文诗般的串词,同样为丰泽区作家协会常务理事蔡景典所熟记。他告诉记者,开幕式晚会包含了各种泉州元素,从历史文化到旅游和美食,全方位的展示对于推介泉州城市,特别是泉州旅游,将有很大的助力。“白岩松对于泉州的评价,非常贴切,泉州是座与众不同的城市,让人回味。”蔡景典说,“老白”的这番诠释,高频亮相各级媒体,不仅提升了泉州知名度,同样也进一步增强了泉州人的文化自信。 “泉州这个城市太低调,低调得与她的实力和吸引力不相符了。”市政协委员、福建省韶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韶阳对白岩松提到的这句话深有体会。他认为,泉州确实很低调,就像一杯陈年老酒,需要细细品味。不过“酒香也怕巷子深”,通过此次开幕式,可以让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对泉州有更深的认识,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 □本报记者 林书修 陈淑华 黄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