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驱动,以高新技术促进转型升级 走进泉州台商投资区约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个个装满五颜六色液体的小瓶子吸引了人们视线,“可别小看这么一小瓶,里面的价值可大着呢!”公司创始人曾福泉介绍。 2017年,约克公司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它也是国内唯一一家液体色母企业,目前已与国内多家知名食品、纺织及塑料制品企业达成合作。 安溪县在湖头镇设立了光电产业园区,园区里有中科三安的首个产业化基地,十万级净化厂房内每天都在生产高品质的安全蔬菜、保健品、特种药用植物及抗肿瘤等重大疾病医药中间体材料。中科三安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与福建三安集团合作的成果,双方各自发挥优势,强强联合,在植物光配方及植物照明产品、植物营养液配方及循环利用技术、植物品种筛选和栽培方式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中科三安总经理占卓说:“公司初建时,国内有很多地方希望我们去,最后我们选择了安溪。” 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是“晋江经验”的精髓之一。近年来,泉州积极从国内外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一方面,引进一批与当地传统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企业,打造了液体色母、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主抓高科技产业带建设,培育了以晋华项目为龙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以泉州“芯谷”南安园区为主要载体的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不断拓展新的产业领域。 “要引得进人,更要留得住人。”泉州大力实施“大院大所”战略,引进了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清华大学智能制造产学研合作项目办公室等一批创新平台。 政策支持,为人才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泉州坚持人才跟着产业走,推出重大创新平台、重大高新项目引进“一事一议”;建立“总数控制、人编捆绑、人走编收”的高层次人才编制“周转池”制度;整合推出人才“港湾计划”等通过资金补助、安居保障、子女入学等提升高层次人才待遇的多项措施。 全面发展共建共享,群众满意度提高 耕种无土地、就业无岗位、生计无着落、创业无出路……改革开放之前的蓉中村,被称为“四无”村。“在村办企业徘徊不前的时候,‘晋江经验’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李振生说,2002年,村里开始着手南安市蓉中石油化工厂改制,易名为福建莱克石化有限公司。从此,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很快成为当地龙头企业。企业的发展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带动乡里更多的经济能人创办企业。如今,这个占地仅1平方公里的小村庄已培育了18家成规模企业,年产值16亿元以上。 光是富起来还不够。每年,入驻蓉中村的企业都会拿出纯利润的一部分当作村集体收入,以发展村庄公共事业和民生建设:成立全省首个农村消防室,为村民打造舒适又舒心的美好生活;修订村规民约、弘扬“家+文化”、举办村级文化节……“蓉中文化”不仅增添了村庄活力,更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协同发展。 以实体经济带动全面发展,发展成果又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晋江经验”的这一内容,在泉州许多地方得到实践检验。 实践“晋江经验”16年来,泉州构建了“兜底性、基础性、普惠性”民生体系,不仅取得民生需求“全覆盖”,而且满足了“多样化”的发展要求,城市建设、民生工程、生态环境质量等持续改善向好。 扎实开展晋江“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石狮“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等,获批实施以海上丝绸之路和古城为特色的城市“双修”国家试点,中心城区环湾建成区面积达22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多百分点,全市发放居住证近400万张,92.2%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 民生底线兜紧兜牢,泉州七成以上财政用于民生事业,实施教育舒心、卫生与健康暖心、养老贴心、民生基础设施安心的“四心工程”,开展集中解决民生历史欠账的“泉州‘XIN’行动”,5年来新增中小学学位8.6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3.9万个、医疗机构床位1.2万张,城乡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实现人群全覆盖。 生态环境质量令人满意。泉州主动融入全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开展环保设施与能力建设大会战,落实河长制,加大下游补偿上游的生态补偿力度,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培育了6个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