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樾祠内祀黄守恭像 氏族与寺庙的独特缘分 从现存的志书、碑刻等文献资料上不难看出,历代紫云黄氏族裔对于开元寺都有着一份独特的情义,每每在寺庙遇到困难之时、需要护法之时,慨施臂助。一个姓氏族群与一座寺的缘分如此之深之久,即使放在整个中国来看,也堪称典范。 泉州开元寺在唐代创建后,“历五代十国而至宋,旁创支院一百二十区”,到元代合并为大开元万寿禅寺。这里面有一所支院“七佛东院”,便是出家的惠安黄氏族人——嗣祖禅师重修的。《梦观集·紫云开士传》称:“嗣祖禅师,径山宗杲三世法孙也,泉之惠安人,姓黄氏”。到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真德秀初知泉州时,因闻其名而聘之为承天寺住持。 《温陵开元寺志》的“建置志”有云:“至隆万之际,(开元寺)老成凋谢,而佛宇僧舍强半民居。甚至戒坛为火药匠所据,浸及法堂。亦颇画而有之。垂三十年。至万历甲午,赖檀越宪副黄公文炳,力白当道,尽驱诸匠,始获青氊旧物,然亦仅存十一于千百之间而已。”此处记载的正是明隆庆、万历年间,开元寺殿堂僧舍大半被豪强占为民居,甘露戒坛竟被一伙火药匠霸占,充作制造火药、兵器的工场长达30年(时因倭患蜂起,明朝政府遂派人广设兵工场,众多寺庙被强征),最后多亏黄守恭的裔孙滇南宪副、陕西参政黄文炳出面,才将他们驱逐出寺,并保留了寺内部分旧物。何乔远撰写的《黄居士檀樾祠记》则称:“及裔孙登进士、授陕西参政文炳公、文炤兄也,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诣郡守程公朝京,再为公建祠于戒坛之东。”黄文炳及其弟黄文炤曾重建檀樾祠于甘露戒坛东边。另据乾隆版《泉州府志》的“寺观宫庙类”条目所载:“万历丁酉年,守恭裔孙参政黄文炳修正殿法堂及两廊;万历三十二年地震东塔顶盖石角折,邑人侍郎詹公仰庇鸠财自修之;万历三十四年大风,西塔葫芦坏,大学士李公廷机鸠财命修之。”可见,黄文炳还曾参与万历丁酉年(1597年)开元寺的修缮。 清代,黄氏族人重修开元寺檀樾祠共有四次。前三次见载于雍正七年(1729年)立的《开元寺黄氏祠堂碑记》:“皇朝鼎革”时,监察御史黄石庵率众重修;康熙年间,荆南副使黄无庵倡议,族人黄尔芃等“躬亲践履”重修;雍正五年(1727年),由庠生黄雷轰独资重修。第四次发生于清末,由刑部员外郎黄抟扶捐资重修,此事见载于1938年撰的《重修开元檀樾祠并大禅寺记》。 20世纪初,黄氏族裔黄仲训、黄奕住、黄礼澄相继重修过檀樾祠,转道和尚(俗姓黄,紫云派)重兴开元寺,黄仲训还重建开元寺法堂,黄奕住独修东塔,黄秀烺独修西塔,黄念忆重修山门,这些在诸文献中皆有记载。黄氏族裔对于开元寺的种种护法之举,与黄守恭的“舍地建寺”,实是一脉相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