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虎在编织 本周三,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也是我国法定的“老人节”。在此前后,我们将推出一组“老手艺人”的报道,展示他们“老有所为”的感人故事,他们有的一生致力于纸织画、妆糕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与传习,有的坚守乡村理发店几十年为村民服务……他们都有一个朴素的愿望:把自己掌握的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我今年81岁了,大半生都在抢救纸织画这门民间艺术,想着法子培养传承人。”周文虎说。作为永春县唯一一位纸织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文虎自1957年起师承永春纸织画专家黄永源,60余年来潜心研究创作,并自1980年起开始培养学徒,1990年设立纸织画专业学院,为的就是要让这门奇特的民间艺术发扬下去。重阳节前,我们来到周老家,听他说说他和纸织画的故事。 □本报记者 谢宜萱 通讯员 姚德纯 文/图 民间艺术面临传承难题 记者来到永春县桃城镇周文虎的工作室时,他们刚制作完一幅纸织画,“我年纪大了,现在只能作画,至于裁剪、编织这些工序就由年轻人来做,我做会拖慢进度。”周文虎笑着说。 周老先生向记者介绍,纸织画是永春独有的民间艺术,由中国画发展而来,有1400余年历史,与杭州丝织画、苏州缂丝画、四川竹帘画合称“中国四大家织”。2011年,永春纸织画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那么,纸织画要怎么制作呢?与纯粹的宣纸画相比,它有什么特殊之处呢?周老先生指着墙壁上一副以永春白鹤拳为主题的纸织画向记者介绍说:“要先在宣纸上绘好图画,再将此画裁成一条条纤细的纸条,最佳条宽为2毫米-3毫米,此作为经线。然后再取洁白的宣纸,裁成同样的条宽,作为纬线。然后在特制的纸织机上经纬交穿,轻轻编织。最后根据画面需要,补上颜色,再进行裱褙,这样别具一格的纸织画就完成了。” 周老先生说,纸织画创作时侧重于色彩的明暗关系处理,这样剪裁、编织后的画作才能既有“雾里看花”的朦胧之美又不失立体之美。 周老先生的儿子儿媳和女儿,全部传承了这门技艺。如今,眼看着传承人不断流失,他也想让孙辈们来学习这项技艺,但心里却有忧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