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科教文卫 > 正文
桥文化让泉州更有得瞧
2019-03-22 10:42:57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千百年来,泉州人前赴后继地修桥筑路,用勤劳与智慧为每座桥缔造非凡的灵魂。

安平桥,俗称五里桥,是横跨安海湾通往南安水头的一座梁式长桥。

古今奇观的安平桥

安平桥,俗称五里桥,位于晋江市安海镇西畔,是横跨安海湾通往南安水头的一座梁式长桥。宋时,该桥为世界上最长的石桥,故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安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由僧人祖派主持,黄护与僧智渊捐款倡建,但因工程浩大,未能完成。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郡守赵令衿到泉州上任,主持续建,又经一年全桥竣工。安平桥“以栏楯为周防,绳直砥平,左右若一,隐然玉路,俨然金堤,雄丽坚密,工侔鬼神”,它的桥墩分三种形式——水较浅、水流缓慢的水域中采用长方形石墩;较深处则改用单边尖半船型石墩;水最深、水流湍急处采用双头尖形墩。这样的设计可以减轻水流对桥的冲击力。

安平桥还与泉州历史名人郑芝龙、施琅等有关。郑芝龙,字日甲,号飞黄,南安石井人,是民族英雄郑成功之父。据《安平桥志》介绍,在17世纪世界海权勃兴的时代,郑芝龙在明朝封闭海疆的背景下,以民间之力建立海洋武装,周旋于各股势力之间,成为名震一时的武装海商集团的首领。明崇祯元年(1628年),郑芝龙受明廷招抚,官至都督同知。崇祯元年至八年(1628—1635年),他先后消灭了李魁奇、杨六、杨七、钟斌、刘香等海商集团,夺取了中国东南沿海的控制权。郑芝龙还是开台先驱,他在台湾西南海岸魍港建立基地,为汉人移台的主要据点。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由郑芝龙倡议,商人吴寰宇、曾希止等人重修安平桥水心亭,郑芝龙亲撰《重修水心亭记》。

施琅,字尊侯,号琢公,晋江龙湖衙口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军事家。他原为郑芝龙的部将,降清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中打败郑氏水师,后郑克塽发令率臣降清。施琅因收复台湾而彪炳史册,当时他还反驳清廷内部有人提出的“宜迁其人,宜弃其地”意见,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为国家的统一完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清康熙二十二年,施琅曾捐俸重修安平桥。

“玉梁千尺天投虹,直槛横栏翔虚空。马舆安行商旅通,千秋控带海若宫……”雄伟的安平桥上,历代名人纷至沓来,遂成古今一大奇观。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