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商陈德启:戈壁滩上酿出一座“红酒王国”

2019-04-23 08:04:29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戈壁滩上酿出一座“红酒王国”,泉商陈德启——

“我在贺兰山下种葡萄”

陈德启(中)带着外国客商参观葡萄园

近日,在宁夏贺兰山东麓,泉商陈德启的有机葡萄生态产业园呈现一片繁忙景象,500多名农民忙着翻土、育苗、葡萄藤上架等工作。葡萄园管理员马有成说:“这些村民都是2012年从宁夏最贫困的山区整村搬迁到闽宁镇原隆村的,他们原来几乎没有什么收入,如今人均月收入有三四千元,彻底实现了脱贫。”

这段跨越千里的闽宁协作佳话还要从2007年说起。彼时,陈德启到宁夏考察,原计划投资房地产,谁知道眼前的贺兰山东麓却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但是,眼光独到的陈德启立马看中了戈壁下的沃土,“这片荒原和法国波尔多同处于北纬38.5度,干旱少雨,拥有充足的日照,极适合种植葡萄。”就在考察后的第一天,陈德启便与当地政府签约买下十万亩荒滩,决心在这里酿出世界上最好的有机葡萄酒。

然而,要将满地砾石的戈壁滩变成葡萄园谈何容易。陈德启种的葡萄曾经大面积枯死,投入几千万元打的水井,后来弃之不用,甚至自己住的帐篷都被戈壁滩上的狂风掀翻过好多次。“这里风沙大,要想种出葡萄,就得先造林。”为此,他将推平的近五万亩土地按一定面积划分成小块,四周种上了500多万棵白杨树,仅这项就花了近3亿元。

在受挫中慢慢摸索,很快,陈德启就从葡萄种植的门外汉变成了专家,还亲自教授农民们种植技术。园区里的白杨树用着从以色列引进的滴灌设备,喝着引流而来的黄河水。陈德启研制的“深沟矮种”葡萄种植技术,让葡萄产量提高了15%。2013年,这片戈壁滩终于结出累累硕果,万亩有机葡萄全部挂果,陈德启随即引进法国先进工艺,酿造出具有中国有机产品认证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

如今,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陈德启筑起了心中的“红酒王国”,收获了事业上的成功。目前其葡萄园年产值已达10亿元,成了宁夏葡萄酒走向世界的引领者:其酿造的葡萄酒获得第23届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一金两银、巴黎吉伯特大赛两金一银、2016Wine100葡萄酒大赛黑金奖等一系列荣誉。在陈德启的带动下,10多个海内外知名酒厂开始陆续进驻宁夏,带动宁夏形成年综合产值166亿元的葡萄酒大产区,也解决了当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仅陈德启的葡萄园用工高峰时每天工人数量就达3000多人。

“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除了投资赚钱,还要为当地的老百姓造福。”陈德启接下来的重要规划是,要把十万亩戈壁滩中尚未开发的那五万亩,建设成一个集酒庄、葡萄园、度假村、学校、旅游等为一体的葡萄小镇,预计能够再为上万个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本报记者 王树帆 通讯员贾小喜 文/图

相关新闻

响应闽宁协作号召,20多年来逾4万名泉州人在宁夏创业就业

本报讯 (记者王树帆)闽宁协作开展20多年来,大批泉州人纷纷响应中央号召,前往宁夏创业就业。目前在宁泉州籍人口已达4万多人,为推动当地发展和促进两地交流合作作出积极贡献。

为了更好融入和服务当地经济,在银川的泉商成立了银川泉州商会。如今,该商会会员企业已由成立之初的122家发展到如今的400多家,涵盖石材、瓷砖、水暖、卫浴、房地产、茶叶、金融、机电、化工、服装、建材、葡萄酒等30多个行业领域,资产达到100亿元以上,为宁夏当地的群众提供了优质产品,也为泉州的优势产业和产品拓宽了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闽宁协作开展20多年,已从单向的扶贫解困,发展到经济合作、产业对接、互利共赢的新阶段;从单一的经济援助,发展为教育、文化、医疗等多领域合作的新格局;从单纯的政府行为,发展成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对口协作新机制,为全国提供了脱贫攻坚“扶真贫、真脱贫”的样本。

在此过程中,泉商发展壮大了事业,也更好实现了自身社会价值,统计显示,商会积极组织会员参与到宁夏的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等慈善公益中,已先后捐资上百万元。这样的付出也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认可。据悉,银川泉州商会党总支被银川市民营企业党委评为“先进党组织”,下属党支部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商会被宁夏工商联评为“全区先进商协会”、“四好商会”。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