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堤传芳”故事背后的宰相李文会
2019-05-17 10:41:47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
李文会:字端友,惠安小岞人,宋时官至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即副相),是惠安古代历史上唯一的宰相。 |
李氏族谱为手抄谱 宦海浮沉几多感慨 在出任侍御史时,李文会曾随高宗外出视察钱塘江,并向高宗提出治理钱塘江水患的建议。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9》载,当时钱塘江石堤已圮,原本设有“捍江兵”2000人,专门用来“采石修堤”,可惜后来身体强壮的“捍江兵”都被摊作他用,剩下的人数不足十分之一。由于人手不足,一旦遇上大潮,堤岸就岌岌可危。李文会明白江潮无常又无情的道理,于是“乞招补捍江兵,仍稍增其数,使专采石修堤如曩制”,他向高宗请求补充“捍江兵”,并向以前一样安排他们采石修堤,以使潮水不会成为“祸水”。高宗采纳了他的意见。据说,李文会还亲自指挥督建江堤,如今这古迹工程犹存。 据原惠安县政协文史委员会成员李常青介绍,身处浊世,李文会也时刻注意保护忠良。据《林泉野记》载,李文会出任侍御史的时候,一日误听流言的好友、秘书省正字黄公度寄信给他,劝他不要站在秦桧等议和派的立场,并称如果坚持议和,今后恐被写进野史而受世人讥讪。早被高宗掣肘的李文会有苦难言,但他自始至终没有把这封攻击秦桧的信交出去,保护了黄公度。晋江人王文献也是李文会好友,王文献因为进《司马法》注疏,攻击秦桧,而被捕入狱。李文会闻讯后,通过左朝奉大夫龚宽把王文献救出,“令放编置人王文献自便”。 由于得到高宗信任。绍兴十四年(1144年)五月,李文会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即副相)。这一年,海寇朱明猖獗,言官向高宗建议“以贼舟所有物赏将士之立功者”,以此鼓励将士擒捕朱明。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2》载,“高宗谓大臣曰,此良法也”。这时身为签书枢密院事的李文会,为分裂朱明部下,“又请张皇榜、立重赏,许其徒自相捕”。这样一来,没过几天,朱明便率众投降了。 秦桧“阴险如崖阱”,他在为相时,绝不容第二人插手干政。李文会出任副相,危及其霸权,秦桧又怎能容他?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绍兴十四年十二月,在秦桧的操纵下,殿中试御史汪勃、右正言何若一起弹劾李文会“俭邪害政”“枭心虺志,无所不为”。两人在劾疏中称李文会“自登言路,每论一人,必遣家仆密送于门外,曰此出上意”,隐晦地指称李文会是高宗的亲信。如此一来,封住了高宗的嘴,使他无法庇护李文会,以此达到弹劾的目的。《宋史·卷30》载:“丁酉,李文会罢,寻责筠州居住。”汪勃、何若弹劾成功,李文会遭罢相。 南宋学者吕中的《大事记讲义》记曰:“自如渊擢中丞,而巫及郑仲熊、李文会之徒,除授悉由密启,欲窜逐诸贤,则使之露章而论其罪,欲斥去执政则使之弹击而补其阙,而台谏之摧在桧矣。”披露秦桧为饱权欲,密令爪牙弹劾郑仲熊、李文会等人。 李文会罢相后,先以左朝奉郎身份提举江州太平观,绍兴十五年(1145年)三月又遭秦桧、杨愿等人攻击,再降职为左奉议郎,迁居筠州(今江西宜春)。绍兴二十年(1150年)八月,又被移至江州(今江西九江)居住。在宜春和九江,李文会平静生活了近10年,他潜心研究经学,著有《金刚经注》和《三教通谕》。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秋七月,李文会又被起用,出任四川遂宁知府。当时遂宁发生水灾,灾后经济萧条,窜死相继。李文会到任后,一面组织灾后重建,一面组织招收邻近州郡流民及本籍农家子弟,使户口迅速增加,农业耕作迅速恢复,社会逐渐趋于稳定。翌年,李文会调任泸州知府,他在泸州改革边备,用少数民族官员管理少数民族的方法,化解了当地的民族矛盾。 几经仕途沉浮,李文会颇多感慨,但这也成就了他阅历丰富。在泸州任内,他撰写《中兴十要》呈报朝廷,就当时南宋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十个方面作了深刻的分析和阐述,提出兴利除弊的措施和思路。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十一月,秦桧病死。不久,李文会复龙图阁学士知潭州。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七月,李文会又升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可见高宗对他依然寄予厚望。 当时四川各州县税赋偏重,李文会向朝廷上书请诏,免除了几个州县拖欠的税款。“诏荆南、襄阳、光随州、安丰军,合起内库钱帛,自绍兴十四年至今蠲之。”此举大大减轻了州县民众沉重的税赋负担。四川双流知县冯邦光、安岳县知县张宁贪污腐败、民愤极大,还有秦桧余党、成都府路转运判官王扬英“贪冒苟得”,都被李文会一一治罪法办。以前,四川各郡守官员公差、私差出门都用车、船作交通工具,政府每年为此承担大笔开销。李文会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后,上奏朝廷,要求立法予以取消,并带头以身作则,足显自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