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视频| 福建| 时评| 台海| 娱乐| 体育| 国内| 国际| 专题| 网事|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漳州| 龙岩| 宁德| 南平|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 泉州民生 > 城事要闻 > 正文

安溪下草埔冶铁遗址考古发现独特板结层现象

2021-02-05 08:57:43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安溪下草埔冶铁遗址考古新发现发布 独特板结层现象系国际上首次发现

近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泉州市文旅局、安溪县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安溪青洋村下草埔冶铁遗址的考古新发现。该遗址系国内首个考古发掘的块炼铁冶炼遗址,存在的板结层独特现象,属于有规划行为,具有典型的地方特点,这种技术在国际上还是首次发现。

下草埔冶铁遗址是宋元时期泉州冶铁手工业的珍贵见证,也是构成“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出口商品生产的代表性遗产要素。此前,该遗址作为国内首个科学考古发掘的块炼铁冶炼遗址,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初评名单,成为我省唯一入选项目。

发现冶炼炉锻炉炒钢炉等遗迹

位于安溪尚卿乡青洋村的下草埔遗址,属于青阳冶铁遗址的一部分。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在国家文物局统筹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泉州市文旅局、安溪县人民政府联合对下草埔冶铁遗址进行第一阶段的考古发掘。

本次考古新发现相关内容,发布于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国文物报社官方新媒体平台上,系第一阶段考古发掘的阶段性成果。

截至目前,该遗址发现系列重要遗迹,包括冶铁炉、石堆、池塘、护坡、炉、房址、地面、小丘及众多板结层等。

其中,6座冶铁炉中,有依傍山坡的原生面而修筑的冶炼块炼铁碗状小高炉;有平地砌筑,可以生产块炼铁、生铁以及钢的冶炼炉;有锻炉,考古人员用磁选法在附近吸附出大量的铁屑;有原为南宋中期的冶铁炉,南宋末至元代被改造成灶;另有初步判断可能为炒钢炉的冶炼炉等。

在遗址发掘区包含的14级台地中,发现多处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硬结层。部分已揭露板结层显示,其包含物为黏土、块炼铁颗粒、碎炉渣、方解石颗粒等,质地坚硬,可能为单质铁含量较高的炉渣锈结。

出土陶瓷器集中在南宋中晚期至元代

遗址目前出土遗物有钱币、金属器、陶瓷、冶炼遗物、石块等五大类。其中,金属器大致分为铁制品和铜制品两类,铁钉是遗址目前仅见的经锻打铁制品之一,这也证明了该遗址有可能有锻造活动存在。铁片、铁块为块炼铁粗加工的产品,是遗址性质的直接证据。

出土的陶瓷器年代集中在南宋中晚期至元代之间,以大件器居多,产地窑口以安溪本地窑口和磁灶窑为主。瓷器以碗为大宗,根据器型、釉色及制作工艺等特征判断,产地窑口包括安溪窑、德化窑、磁灶窑、庄边窑、义窑、永福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和建窑等。

值得一提的是,出土的25件带有墨书的陶瓷器,为了解当时冶铁生产状况及从事冶铁生产者的社会经济地位提供宝贵文字信息。墨书瓷器集中出土于冶炼炉和建筑遗迹周边区域,说明器主与冶铁生产生活有关。

冶炼遗物主要包括炉渣、矿石、烧土、炉衬四大类。

等级较高或与宋代青阳铁务存在关联

考古人员认为,下草埔冶铁遗址是泉州地区宋元时期块铁冶炼的代表。研究表明,其生产集中于宋元时期,有着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可生产块炼铁、生铁和钢。

下草埔冶铁遗址是国内首个考古发掘的块炼铁冶炼遗址。以该遗址为代表的安溪宋元冶铁遗址,普遍存在板结层的独特现象。考古人员认为,这是有规划的行为,具有典型的地方特点,这种技术在国际上还是首次发现:每当冶炼垃圾堆积到一定的高度,便会在上端以“板结层”的方式进行处理,起到压实、固定冶炼垃圾的作用,是就地处理冶炼垃圾的简易有效的办法,同时可以作为随后冶炼的操作平台。

从遗址出土的莲瓣纹瓦当、建盏、景德镇窑青瓷、德化窑白瓷等判断,遗址等级较高,或许跟宋代青阳铁务存在某种关联。

遗址及周边相关遗址地点均分布于古道、水系周围,贯穿其间的陆路、水路运输系统,将区域内外密切联结,呈现为高度一体化的乡村腹地手工业体系和海港经济体的空间布局和整体形态。当时,这里生产的铁产品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商品。

该遗址的发掘,将有助于了解我国古代块炼铁冶炼的具体步骤及相关遗存特征、遗址内生产与生活的图景,促进构建宋元时期福建乃至长江以南地区冶铁业的技术特点和组织结构。

记者 蔡紫旻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