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部聚焦文化旅游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实施 提升世遗品牌 打造活态古城 泉州世遗品牌不断打响 今年春节是全国首部聚焦文化旅游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泉州市文化旅游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后的首个长假,泉州迎来众多游客,火爆出圈。接下来,市文旅局将继续采取系列措施全面贯彻实施好《条例》,为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让“诗”和“远方”实现更好联结。 建设文旅推广平台 今年元宵节,我市把花灯展搬到线上,让群众在家里也可以赏花灯、闹元宵。元宵特别直播——“惠女游花灯”,全网播放量超千万次,转发、评论、点赞互动量、社群互动量超23万次。 《条例》指出,设立文化旅游发展促进基金,鼓励运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方式进行文化旅游形象推广。市文旅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推进非遗直播、演艺产业、插画产业孵化等文旅推广平台建设,全力打通文化赋能实体经济的新路径。同时,推动成立文旅产业基金,拓宽基金融资渠道,引导和激励机构与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做大文旅产业基金的规模。 古城按5A景区进行提升 今年春节,不少游客来古城游玩,古城旅游异常火爆。元宵节期间,也有不少市民游客来古城赏灯、闹元宵。据市文旅局统计,春节假期,全市有开放的21个世遗点共接待77.40万人次,同比增长179.6%;其中古城世遗点德济门遗址和天后宫、府文庙、清净寺分别接待11.37万人次、4.50万人次和2.09万人次,较去年春节均有较大增长,世遗品牌不断打响,古城人气不断攀升。 《条例》明确提出发展遗产旅游、非遗旅游、滨海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等,凸显泉州文化旅游地方特色,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优化服务配套,满足“吃住行游购娱”需求。 该负责人表示,他们将依托遗产点密集、闽南文化生态富集等优势,推动泉州古城街巷改造和文旅业态升级,培育一批国家A级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休闲街区、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等项目产品,重点推动古城对标5A景区组织开展提升工程,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古城。 打造特色夜经济品牌 市文旅局还将按照《条例》要求,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动永春苦寨坑窑遗址、德化窑考古遗址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打造闽南文化产业园,策划串联世界遗产的精品游线路;抓好德化陶瓷、泉州花灯等传统工艺振兴项目保护传承,举办非遗购物节,促进非遗生产性项目转化,打造一批特色非遗文创园区;用好影视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策划举办泉州影视产业政策推介会暨影视剧项目对接洽谈会,建设一批影视拍摄基地、影视产业基地,力争新落地一批有影响力的影视剧、网络剧,助力影视产业发展壮大。 同时,以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为抓手,推广“世遗泉州全域旅游卡”,叠加景区、住宿、餐饮优惠,开展观光游憩、文化体验、餐饮购物、旅游演艺等夜间消费活动,持续丰富游客“夜宵、夜购、夜游、夜赏”的夜消费需求,打造特色夜经济品牌。 实现“一部手机游泉州” “《条例》提出培育‘宋元中国·海丝泉州’文化旅游品牌,构建多元参与的文旅联合推广机制,有助于我们统筹安排文旅营销推广,讲好泉州故事。”该负责人介绍,将围绕“宋元中国·海丝泉州”文化旅游品牌IP,构建多元参与的文化旅游联合推广机制,策划整体营销计划,实施“四季泉州”文旅节庆营销、“爱上泉州”口碑营销传播、“宋元泉席”泉州美食推广、“世遗泉州”精品旅游线路打造等四项工程。同时,加强与主流在线旅行商合作,开展专题策划,挖掘内容热点,打造网络“爆款”。 此外,市文旅局将加快完善旅游集散服务体系、旅游标识体系、旅游交通体系、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讲解、智慧导览等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文旅设施提档升级,实现“一部手机游泉州”,切实解决游客“不方便”问题。 同时,市文旅局还将抓紧推动出台完善涉及工业旅游、研学旅行、提升古城业态、非遗生产性传承、促进文旅消费、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旅游配套设施等一系列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文旅优惠政策措施,精准对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有力服务文旅经济发展。□本报记者 王金植 通讯员 何奕斌 /文 市文旅局/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