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让城市像城市,更加宜居宜业。”省政府工作报告的承诺掷地有声。聚焦城市公园这一完善生态体系、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载体,我市省人大代表、泉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站高级工程师林萍向大会提交了《关于盘活城市公园绿地资产的建议》。 林萍说,我省城市公园绿地面积达到7.35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15平方米,已经累积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城市公共资产,但城市公园与周边区域融合不够、城市公园建设同质性较强、公园业态相对单一,无法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且,城市公园不仅需要一次性的建设投资,每年还要支出一定规模的维护费,给地方财政带来了一定压力。 如何破解?林萍建议在保证城市公园公益属性不变、不牺牲城市绿色生态空间的基础上,统筹谋划,通过市场化、多样化的经营使城市公园具备更高的经济价值,形成公园与周边城市区域功能联动发展机制。首先,要因地制宜推动城市公园市场化运营,可以根据公园属性推动公园与区域发展的融合,重点推动各类社区公园为社区商业服务发展提供空间载体,提升居民的便利度和获得感。对于综合性公园要增加城市公园的文化、教育、体育、休闲、餐饮等多元功能。其次,要探索多元主体参与城市公园运营机制,积极培育第三方运营机构,为城市公园运营提供各类活动策划方案,丰富城市公园服务业态,增强城市公园服务能力,提升城市公共空间质量。第三,加大政策支持,改变以往“利用公园建设提升土地价值”的城市开发思路,在新建城市公园时就预留部分商业用地,做好公园与区域联动发展的规划设计;对已建成城市公园可以根据实际发展需要,结合城市更新,对区域进行统筹规划,提升城市公园通达性,并按照点状用地模式嵌入部分商业用地,支持城市公园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商业服务。(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陈林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