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泉州厚植闽南文化、海丝文化、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倾情书写新时代新征程文艺答卷—— 文艺领域“璀璨夺目” 城市形象“出圈出彩”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年来,泉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文联等单位及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坚守艺术理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主动从泉州丰沛的历史文化土壤、多元艺术沉淀中找寻灵感、丰富内涵、创新创作,以守正创新、自信自强的昂扬姿态,抒写泉州文艺事业繁花竞放、蓬勃向上的生动景象。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黄伟毅 通讯员 卢炎煌 在“世界舞台”讲述泉州文艺新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2024年10月14日,为人民放歌—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十周年泉州市文艺界专场演出举行。 (张梓昌 摄) 十年来,泉州市文艺工作者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以笔墨为桨、以艺术为帆,从泉州这片文化热土中汲取灵感、吸收养分,不断创造出一系列备受赞誉、广受好评的精品文艺活动、项目、作品,推动泉州文艺扬帆出海,生动诠释泉州文脉之韵、艺术之魂,让世界了解泉州、喜爱泉州、品读泉州。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就反映了国际社会对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充分认同。申遗期间,文化的力量同样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彼时,就有学者指出:“近年来,泉州频频举办高规格的论坛,进一步扩大了海丝文化的影响力,助力泉州申遗成功。” 2014年2月13日,“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式举行。 登上国际级“大雅之堂”,让泉州文艺名扬世界。2014年2月13日,由文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泉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顶着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这一殊荣,泉州深挖闽南文化、海洋文化、非遗文化,创作了大批精品项目、作品,与韩国光州、日本横滨同台献演,向世界集中展示文都魅力。这一年,泉州还主动走出去,赴韩国参加“东亚文化之都·2014光州”开幕式文艺演出及泉州文艺专场演出、赴日本横滨市和韩国光州市举办“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文化周活动,展现了泉州既古老又现代、既保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充满新的活力等特质。 2014年,39名来自韩国光州、日本横滨和中国泉州的青少年,齐聚泉州少林寺,学习体验中国功夫。(泉州晚报社资料图片) 此后,泉州几乎是一年一场国际性文艺活动,持续做大文化宣传的声量,让泉州文化、泉州故事在国际范围内熠熠生辉。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自2014年首届举办以来,次年便获中央批准同意永久落户泉州,至今已举办五届,去年吸引来自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52个艺术团队齐聚千年古城。2015年举办的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闽南文化、海丝文化的独特内涵和丰厚底蕴,彰显了泉州文化魅力和文化自信,其中由泉州独立编排的舞蹈《海的女儿》尤其出彩,获得文化部和广大观众、网友一致好评。此外,世界闽南文化节、国际南音大会唱等国际性活动的开展与参与,都成为泉州文化走向海外、走向世界的舞台。 创作国家级“名家大作”,塑造文艺“金名片”。电视连续剧《爱拼会赢》荣获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南音《百鸟归巢》亮相2023年央视春晚,被央视评为去年春晚最具文化价值的节目;高甲戏《围头新娘》亮相2024新年戏曲晚会;高甲戏《昭君出塞》《连升三级》《凤冠梦》、梨园戏《朱买臣》《吕蒙正》《陈三五娘》入选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高甲戏《阿旺的幸福生活》、木偶戏《火焰山》《风雨桃花山》、梨园戏《董生与李氏》等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舞蹈《人偶情未了》入围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提名奖;曾锦溪、林景辉等书法家的作品获中国书法兰亭奖;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吴德强石雕作品《同心协力》获全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一批批反映泉州文化、演绎泉州艺术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精品之作“喷涌而出”,背后是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文联等部门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十年如一日的深耕创作。另据市作协不完全统计,2014年10月至今,泉州作家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中国作家》等大刊大报上刊发作品近百篇。 值得一提的是,泉州市还在机制保障、政策引导上主动发力,为文艺创作提供良好土壤。如建立健全文艺创作“一库两制”,设立市级文艺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每年对文艺创作项目进行奖励扶持;持续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制,筹划组建演艺公司,破解发展瓶颈,激活木偶剧院、高甲戏剧团、南音乐团等传统文艺剧团活力;通过开展市级文化名家、文化艺术优秀人才评选,加强院校合作培养,推荐参评省级文化名家,组织参加重大艺术赛事、文化活动、剧目展演等,不断强化艺术人才培育。 让多元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中”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抓好文化建设,增加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 高甲戏《围头新娘》演出 十年来,泉州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抓住“以人民为中心”的正确导向,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于民。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665.58万人次海内外游客涌入泉州,泉州在全国入境游客数量前20强城市中跻身第三。这些瞩目成绩的背后,也离不开泉州厚植闽南文化、海丝文化、非遗文化的丰沛资源,精心策划国庆节“漫游世遗城·寻踪古建风”、全市全域联动的“十‘泉’十美”文旅消费季等300多项活动,让广大游客遨游于泉州的文化海洋。 在泉州,文化从来不是束之高阁、孤芳自赏的清冷之物,而是流淌在古城、传唱于市井的文化源泉,是人们身边能触及、能感知、能走近的百姓之乐。到泉州看戏、看文化,成为不少游客向往泉州的最大“诱因”。 泉州素有“戏窝子”之美誉,民间自古就有观赏戏剧的文化之风。近年来,泉州市结合火爆的文旅市场,积极推动国有文艺院团常态化开展公益性演出,每年组织惠民文化活动上千场,数量居全省前列,有效推动优质文艺作品惠及群众、直达基层。以第二届“海丝泉州戏剧周”暨2024全国南戏展演为例,作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资金资助项目——“泉州有戏”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成果展、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展演于今年4月29日至7月27日举行,来自8个省份的21个杰出表演团体汇聚一堂,携带19种历史悠久的珍稀剧种亮相,彰显南戏及古老剧种的历史文化价值,创造性地展示了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新成果、新风貌。值得一提的是,展演创造性地将演出边界从传统剧场延伸到正音书院、真武庙、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等世遗景点、古城空间,传统剧目的沉浸式演出吸引众多游客、市民驻足观看,营造“人在画中游,戏在景中唱”的戏曲名场面,也让文化惠民工作得到最直观生动的诠释。此外,来自市委宣传部文艺科的数据显示,2023年1—9月,全市国有文艺院团共开展公益性演出955场次,观众达25万人次。2023年中秋国庆期间,全市各文艺院团开展“1+N旅游演艺服务计划”,以专业剧场与景区景点多点式演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文艺演出237场,接待观众近30万人次。 市委宣传部建设正音书院文化会客厅,免费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南音、戏曲等表演。(张九强 摄) 木偶,作为泉州文化的一个独特符号,成为不少人对泉州的第一印象。在2015年的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上,第四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被纳入系列活动,来自德国、荷兰、阿根廷、新西兰、比利时、塞尔维亚、巴西、澳大利亚、印尼9个国家和海峡两岸16个木偶剧团的300余位木偶艺术家和嘉宾共聚泉州,盛况空前。此后,国际木偶展演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常态化同步举办,“朋友圈”也不断扩大,且持续加大惠民演出力度。如2019年的第六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展演汇聚了来自亚洲、欧洲、大洋洲11个国家与地区的28个木偶表演团队,并深入全市剧院、社区、学校、广场等48个展演地开展70余场表演,将优秀的国际木偶艺术送到家门口。 不止戏剧,泉州市通过文化惠民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让各类文化、艺术走近“寻常百姓”身边。据市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组织“文艺轻骑兵”队伍,常态化开展“文化三下乡”“我们的节日”“‘艺’心永向党·强国复兴有我”等惠民活动26场;举办福建省第二届连环画展及巡展,市级残疾人主题征文、爱心助残广场、各县(市、区)美协主席作品邀请展及巡展、“相约春天”书画巡回展、书法名家进校园手写录取通知书、第二届红砖雕艺精品展、惠安木雕艺术精品展、古石雕艺术摄影特展、教育藏品展、南音藏品展、古籍善本史记文献书籍展、百年中山路记忆展等活动,打造多元群众文化活动平台。 以文化之名,擦亮泉州文化的“金字招牌”。十年来,随着泉州文化事业的持续繁荣,国内外众多名家云集泉州,共同做大泉州的文化声量、做深泉州的文化底蕴。去年,我市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电影编剧周和第一届海丝泉州文学周,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把编剧真正推上舞台,成立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个创作基地,众多名编剧、名作家在泉州以电影和文学为题,进行深度联结对话。2023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国内外影视机构负责人、知名导演、专家学者相聚泉州,发出《2023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纪实影像合作共同倡议》。 白岩松以福建文旅推介人的身份来泉 (陈起拓 摄) 十年来,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被泉州深厚文化艺术气息吸引而来的文化名家、文艺工作者纷纷自发为泉州“代言”。在2017年举办的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上,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说:“泉州是你一生当中一定要来一次的城市。”而在2024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上,他有了新的感悟:“其实次数不重要,常来常往有福之地,越来越有新感觉。”泉州的“老朋友”、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牵手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等知名艺术家,在“万里海丝路·千年刺桐情”文化盛会上成就音画合璧的艺坛佳话。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闫少非和著名导演、编剧、监制黄建新认为,泉州是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这里是影视编剧的富矿,中国电影编剧周落地泉州适逢其时。2023年12月25日上午,“中国散文之乡”揭牌仪式在中心市区府文庙正音书院举行,前来采风的文学名家们纷纷表示,泉州历史悠久,人文沉淀厚重,文风鼎盛,此次获得“中国散文之乡”实至名归。 十年的时间,泉州文化艺术愈加璀璨夺目,城市影响力与日俱增。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泉州将持续深耕厚重文脉、多元艺术的底蕴,用新时代的视角、笔触用心用情写好泉州故事,讲好文化新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