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记忆:百年百村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传泉州各地发展变化,展示侨乡大地村居建设成就,讴歌新时代,弘扬主旋律,市委网信办组织开展了“泉州记忆:百年百村”网络征集活动,共收到各县(市、区)选送的104个作品,现从中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播。

 资  讯 

泉州记忆:官溪村

即时 | 2021-11-08 09:39

紫山镇官溪村位于惠安县西部紫山西北部,距县城约15公里,距镇政府约5公里,全村面积16.08平方公里,人口3089人。

开展河道整治

提升乡村发展品质

近年来,官溪村在惠安县水利局的大力支持下,实施官溪上游河道整治。项目于2020年9月开工,目前投资500余万元,完成主体建设95%,整治项目包含河道清淤、新建堤防及附属建筑物设计等。其中河道清淤长度1755m,新建堤防2440m;交叉建筑物包括新建人行桥一座;附属建筑物主要包括新建下河台阶、新建穿堤管等。通过全面治理水环境问题,将乡村振兴蓝田演化成发展的实景和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在治水中实现官溪村的华丽转变。

美化村容村貌

打造生态宜居链条

近年来,官溪村重新划定畜禽养殖可养区、禁养区,对生猪养殖场进行集中清除,累计拆除猪圈2.4万多平方米。扎实推进排污排水系统、房屋外装及平改坡提升、村庄绿化亮化、农民公园、公厕等建设,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聘请一支6人保洁队伍和2部垃圾运输车,保证6座公厕专人管理打扫;投入资金为每户发放1个小型垃圾桶,建造垃圾屋和60个容量240升大型垃圾桶,完善保洁设施,深化垃圾治理,坚持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收集率和转运率显著提高。 


抓好产业培育

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官溪村依托拥有大面积农田的优势,打造美丽田园,助力乡村振兴。在进行道路提升、路灯亮化、村容村貌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之后,2018年利用租赁的田地种植油菜花、波斯菊、蚕豆,让游客欣赏到农田美景,既可进入田中闻闻花草的芳香,又可感受脚下土地的“脉搏”,让乡愁在心间回味。

泉州记忆:玉湖社区

即时 | 2021-11-08 09:30

湖滨街道玉湖社区位于石狮市区东部,辖区面积1.3平方公里,人口5300人。


玉湖社区解放前的原名是新湖村,目前社区内的玉湖果蔬批发市场是石狮市最大的果蔬和农副产品批零集散中心。市场自1993年创建,从一条仅有六米的小路,发展到现在成为一个占地60多亩的闽南水果蔬菜和全国“南菜北调”主要集散地。


玉湖社区还有着悠久的豆腐生产历史,豆腐制作技艺闻名海内外。2005年玉湖社区创办石狮市玉湖食品厂,日加工黄豆可达20吨,2007年投产后,为石狮市民和周边群众提供安全放心、价廉物美的各类豆制品。

玉湖社区文化底蕴深厚。在玉湖引东坐落着一座120多年历史的红砖古厝——王起沃故居。一百多年前,旅菲爱国华侨王起沃曾在这里,自办“湖东学堂”私塾,免费教授本村孩童中英文课程。一百年后,先生后人将古厝无偿捐出,开创了石狮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模式、新样板。一个富裕文明的“新玉湖”正在奋进中大步前进。

泉州记忆:东山村

即时 | 2021-11-02 10:24

日出东山 (康荣彬 摄)

小岞镇东山村地处惠安县惠东半岛突出部位,三面绕海、一面靠山,有6海里长海岸线和1.5万平方米浅海水面,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村域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4137人。

东山村是泉州陆域的最东极,每天能欣赏到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可以凭海临风,可以眺望灯塔,触摸历经600多年烽烟炮火的海疆城墙。

近年来,拥有丰富海洋资源和人文底蕴的东山村,乘着小岞生活艺术岛建设的东风,以渔业为主导,加快发展工商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富民强村之路。先后被评为福建省乡村治理示范村、泉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泉州市文明村。

勤劳的惠安女为风景如画的风车岛再添一抹亮色 (李丽英 摄)

与海为伴,逐海为兴

东山村原是一个以捕鱼为主、工商业结合为辅的渔村。目前全村共有渔船24艘,其中60匹马力以上的14艘,60匹马力以下的10艘,70%以上村民从事渔业生产。近年来,全村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海洋捕捞、水产养殖等渔业产业,引导村民严格把控品质,同时积极参与省、市、县各类旅游推介活动,以手工垂钓方式捕捞、采用古法进行制作的鱿鱼,以及虾仁、虾蛄、鳗鱼干等当地各种海产品,畅销各地,成为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抢抓机遇,产业升级

东山村积极打造原生态旅游观光业,以小岞生活艺术岛建设为契机,以“惠女风情、休闲港湾”为主题,依托“风车岛”等景点,主动融入市县镇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完善餐饮住宿、文化休闲等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村级旅游名气。持续强化旅游品牌打造,一方面依托风车岛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山城、莲花寺等自然人文景观,提升知名度;另一方面,鼓励村民发展休闲渔业,推动发展海鲜餐饮、特色民宿、伴手礼购物等,满足多种消费群体需求,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促进村民经济发展。成立村级劳务服务公司,并将风车岛景区智能停车场纳入公司运营管理范围,壮大村集体收入。

东山“岩画” (康江平 摄)

聚焦民生,增进福祉

东山村着眼于民生福祉,致力于民生改善,全力以赴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大力提升渔民抗风险能力。积极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先后投入200余万元,翻修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法治文化广场,安装LED路灯,开展裸房改造,新建、硬化村级道路,实现村庄主干道全部硬化,并做到通固定电话、有线电视、宽带上网、自来水、排污渠等,不断改善村民生活质量,切实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使东山村变成物产丰富、风景如画的旅游样板村。

泉州记忆:梅峰社区

即时 | 2021-11-01 16:36

开元街道梅峰社区位于鲤城区东北部,社区面积0.39平方公里,人口4646人。辖区内有泉州电视大学、泉州科技中学、泉州外国语幼儿园至高中等教育资源,并有泉州美食城、东亚文化之窗等重点文旅项目,社区资源较为丰富。


梅峰社区党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注重发挥党组织在经济工作中的引领作用,以盘活闲置资产、整合社区资源、释放资金活力等为抓手,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和物业管理提升,探索社区物业管理新模式,以管理服务推动社区经济发展。同时,着重引进服务业及教育培训产业入驻,先后引进外国语附属小学、太阳雨幼儿园、市科技培训学校及梅石文旅发展公司等良好发展前景的三产企业,推动辖区教育和文旅产业发展,为社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充分展现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风采,社区牵头成立7支志愿服务队、共有注册志愿者283人,积极开展文明、法制、科普宣传和老年人服务等各类志愿服务1069次,形成社区党委牵头、居民群众自愿加入的良好氛围。志愿服务队定期为居民宣传卫生保健知识,针对空巢老人、特困家庭等弱势群体,开展上门服务和保健检查,并及时为困难群众送医送药,真正让发展惠及民众。


梅峰社区设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大厅、社区综合文化服务站、未成年人活动中心、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中心、社区警务室等综合服务配套设施。近年来,社区不断完善文体设施,重点依托各种活动场所,组建老年舞蹈、乒乓球等活动队伍,利用中秋、国庆等重要节日,组织居民开展广场舞比赛、乒乓球赛等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外,每年暑假都会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快乐暑期”活动,为社区青少年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社区先后获评全国学习型示范社区、泉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泉州市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

泉州记忆:西头村

即时 | 2021-10-29 10:01

净峰镇西头村地处惠安县净峰镇西北部,分别跟东岭镇前厝村和东桥镇官岭村相邻,全村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2600多人,农民人均收入1.32万元。

西头村是全国第五批传统古村落,辖区内建有明清时期、30多栋、具有闽南建筑特色的古大厝,2处文物保护单位即张岳家庙和龙山书院,1处闽浙赣惠东党支部旧址,是惠安县廉政教育基地和家风家训教育基地。

近年来,西头村紧紧抓住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大力实施“五位一体”,完善乡村治理,提升村级实力和文明水平。

历史底蕴深厚

多元文化交融


利用村里张文良家的古大厝,建立村史馆和民俗馆,将核心文化、农耕器具、传统习俗、家风家训、致富故事等汇集起来,展示乡村变迁,留住乡愁记忆。借助闽西南惠安东南区工委会旧址,建成红色教育基地,对当地史料进行挖掘、保护、修缮,形成村级红色文化基因库,开展“传承革命传统、弘扬时代精神”红色主题教育,将学习先辈、铭记历史、爱国主义、传承基因等宣传教育有机融合,激励后人,发奋创业。建设张岳家庙廉政文化广场,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廉政文化熏陶。建设集艺术科技体育、素质教育培训和文化交流娱乐等为一体的青少年活动中心,让民众居有所乐,让乡村更富活力。

提升治理体系

破解治理困局


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优势,积极动员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参与到乡村建设和治理中来,修订村规民约,制定村庄规划,签订传统村落保护修缮协议书,限制户主将古厝翻建成祖厝,完成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改善人居环境

实现生态宜居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狠抓源头治理,建立保洁机制,探索一条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惠民生、树形象、转作风”的新路子。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如廉政文化广场和西头小学道路拓宽、配套污水管网、路灯改造等,建设青少年活动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居家养老院、篮球场、停车场等,启动农民公园、襄惠公园、法治广场建设,实施裸房改造、旱厕整治和村庄绿化,进一步改善村庄环境,提升居住品质。

推动产业合作

促进全村发展


西头村将有限土地资源流转400多亩,与惠安县富枝紫苏种植公司合作,引入机械化生产和节水喷灌技术,种植哈密瓜、西瓜、辣椒等高产值经济作物。发挥资金、组织、保障机制的作用,推动现代农业合作“组织化”运营。引进光伏发电项目,完成村部屋面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效增加村财收入。

保障改善民生

加快生活提质

通过实施乡村发展战略,引进现代农业合作,解决“耕地撂荒”问题和“有人无地种、有地无人种”“多种不能、少种不行”的矛盾,更解决了100多人就业问题,实现土地合理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打破传统意义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格局,推进土地集中连片、集约经营、规模运作,推动农产品基地和示范区建设,真正提升村级实力,促进农民致富。

先后获评中国第五批传统古村落、泉州市文明村、惠安县廉政教育基地、惠安县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等称号。

泉州记忆:王宫社区

即时 | 2021-10-29 09:44

江南街道王宫社区北临晋江水泮,边上江水滔滔,如今还留有几棵百年榕树几可成林;南临兴贤路,有一公里长的夜市,每到夜幕降临,商品琳琅满目、五花八门顾客如潮,十分繁华。

社区面积0.7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90人、流动人口约4000人、党员45名。

“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2018年8月,王宫社区入选泉州市首批“乡村记忆文化”项目。2019年底,王宫历史文化展示馆建成并免费向公众开放。展示馆依托富有闽南特色的红砖古厝——“林氏祖厝”建成,占地面积800平方米,设立风土人情、非遗工匠、侨领风范、水客传奇等7个分展室和1个放映室,立体普及拍胸舞、侨批等富有闽南地方特色的社科知识,充分展示王宫社区的人文历史和特色文化。

2021年,社区成立“泉州鲤城江南王宫美丽社区发展促进会”,继续挖掘和做好华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让不可再生、无法替代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以提升,打造属于王宫的历史文化名片。

为提升居民服务水平,今年来社区重新搬迁新的办公场所,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本着便民高效的服务宗旨,立足群众需求,着重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方便居民群众办事,打造服务型窗口。

此外,社区还积极开展扶贫助困、帮扶慰问、金秋助学等活动,充分利用自有文化活动用地,大力开展具有社区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如拍胸舞、车鼓队等,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经常组织群众性宣传教育,大力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逐步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真正让社区群众“居住得安心、生活得舒心、娱乐得欢心、活动得开心”。

社区先后荣获泉州市侨乡文化名村和鲤城区先进基层党组织、鲤城区“五个好”社区党组织、鲤城区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

泉州记忆:和平社区

即时 | 2021-10-22 10:49

鲤中街道和平社区地处鲤城区中部,辖区面积9.7万平方米,常住人口4530人,党员117名。社区配套设施完善,建有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站、文体活动中心、市民学校等配套设施,是集文体、文创娱乐、商贸为一体的繁荣社区。

社区民风古朴,文化底蕴浓厚,辖区内有黄宗汉故居、叶氏古民居、元妙观、泉南教堂等历史文化古迹,以及泉州十八景之一的状元街。状元街长500米左右,西接中山路,北临东街,中段处是玄妙观,建有独具泉州特色的牌坊,曾被誉为八闽第一街。

近年来,和平社区积极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子,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动员辖区党员、群众参与街巷和小区整治当中。发挥“街巷党建”精神,以状元街、玉犀巷为着力点,推行“党员街巷长”工作制,整合辖区力量,组织社区街巷长、党员、志愿者、居民群众,共同抓好社区疫情防控、安全防护、文明创城、路面改造、电动车充电停放等工作,促进社区惠民服务与和谐发展。

和平社区重视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以基本养老服务为基础、医疗服务为重点,对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鲤中街道卫生服务站、医瑞康复中心等,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建立电子档案,做好慢性病体检。坚持个别化和泛化服务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医养融合+三社互动”的运营模式,采取无偿+低偿+有偿的收费模式,实现“服务就在老人身边”的愿景。同时,为缓解老人用餐难问题,社区引进第三方养老服务机构,开设爱心食堂就餐服务平台,运用“线上+线下”就餐模式,根据“智慧养老”小程序进行线下配送,实现线上智慧点餐,有效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增进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社区先后获评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区、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级精神文化家园、福建省居家养老创建试点单位、泉州市家庭教育工作示范社区、泉州市先进妇女之家示范点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泉州记忆:金山社区

即时 | 2021-10-14 15:06

海滨街道金山社区地处鲤城区中南部,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是泉州市区最早的住宅小区之一。社区内便民利民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社区面积0.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81人,党员153人。


强化宣传教育

提升文明素质

社区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微信公众号、博客、微博、宣传橱窗、手抄报、LED显示屏等宣传阵地,通过个人宣讲、文艺演出、入户走访等形式,大力宣传科学生活小常识、环保知识,倡导绿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不断挖掘身边好人好事,多次组织居民开展身边好人推荐评选、优秀家风家训征集活动,并依托社区市民文明学校,开展身边故事主题宣讲,利用社区微信公众号推出“身边故事、共同铭记”专题,传递文明正能量,形成“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良好风尚。


弘扬孝老文化

凝聚向善力量

针对社区老年人多、“空巢”家庭多的现象,鼓励居民自愿结合搭伙,开展“自助性”互助养老,重点以居住楼幢为单位,招募50-60岁、有时间有能力的爱心人士,与身边空巢高龄老人结成帮扶对子,每天进行联络与探望,陪老人就医、出行、一起过节过生日,目前有68名低龄老人结队帮扶30余名独居老人。引进泉州市慈园养老服务公司全资投入,打造以居家为基础、机构为依托、社区为辅助的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医养结合的方式给予老人专业照料,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际成效。


推行共建服务

增强社区活力

近年来,金山社区不断完善文体活动设施,通过修建、改造以及跟辖区内的泉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达成共建协议等方式,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大的活动场所。除了有南音室、图书室、健身室等2000平方米室内活动场所外,另有体育休闲公园、健身路径、篮球场、排球场等室外活动场所2427平方米,基本满足了群众健身需求。此外,社区还组建了12支共270人的文化队伍,在春节、元宵、七一等重大节庆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吸引居民走出家门,同玩、同舞、同唱、同乐,有效增强社区亲和力、吸引力。

社区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社区、法治示范社区、科普示范社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各种荣誉称号90余项

泉州记忆:上坂村

即时 | 2021-10-14 14:45

螺阳镇上坂村是惠安县螺阳镇的经济大村,距离县城9公里,距离惠安南高速出口2公里,村级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捷,村域面积1.61平方公里,人口5088人。

近年来,上坂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鞋服、纺织项目,推动中国校园服饰产业基地落户上坂村。

产业振兴

大力发展学生装产业

坚持以中国校园服饰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以学生装为支柱产业,大力培育学生校服、童装、纺织、鞋业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鞋服产业,带动群众发家致富。


生态宜居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发动群众筹集资金,参与建设美丽乡村,加大环境卫生提升和整治力度,建设文化休闲广场,完成港边自然村环村步道和林辋溪健身步道建设,铺设南头、北头自然村幸福路,建设上坂村首末公交站并投入使用,努力绘就美丽宜居的乡村新画卷。

文化引领

全力提升乡村文明

近几年,上坂村连续成功举办三届“蒸肉丸文化节”、六届“上港杯”篮球联赛、泉州市第八届“大嘉杯”篮球等级联赛、“纪念国学大师辜鸿铭诞辰160周年活动”,协办“纪念辜鸿铭中华诗词吟诵会”,有效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先后获评福建省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泉州市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惠安县文明村。

泉州记忆:东美社区

即时 | 2021-10-12 15:34

丰泽街道东美社区地处泉州市中心城区,东至坪山路、西至刺桐东路,南至泉秀街、北至津淮街,区域面积0.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199人,流动人口8020人,是一个配套设施完善、交通生活方便和谐安定稳定的新型安全文明社区。

文明创建

绘就多彩画卷

为树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言和承诺,东美社区先后完成片区内“时代文明小巷”的占道围挡清除、路面修补、墙面修护、线路整理、排水沟和下水道清淤修建、街巷绿化美化等工程,对背街小巷进行全面改造提升。为满足居民精神生活需要,社区增设文化长廊,让一面面原本单调的墙壁有了灵气,变成美观又会“说话”的文化墙面,打造成富有时代特色的文明小巷。

思想引领

开展志愿服务

为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提升,东美社区以创建“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为宗旨,以“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为平台,以关爱弱势群体为重点帮扶对象,奉行平等、互助、奉献、友爱、进步的原则,积极开展“情暖东美”系列志愿服务,组织经常性的扶贫助残、帮困助教、敬老爱幼、法律援助、科学普及、医疗保健等志愿服务活动,提升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水平。

智慧升级

改造农贸市场

为让越来越多居民感受民生保障的“泉州温度”,东美社区农贸市场首次引入“智慧农贸”概念,开启“互联网+农贸市场”新模式,运用科技手段采集交易数据,推行每个摊主配备“智慧型”电子秤和独立二维码,建立严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同时还丰富支付手段,让市民在买菜过程中自主选择刷卡或微信等便捷支付方式。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东美社区先后获评福建省科普示范社区、社区商业示范社区、示范人民调解委员会、12315消费维权工作先进单位和泉州市文明社区、依法自治示范社区、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单位。

泉州记忆:下店社区

即时 | 2021-10-09 09:38

常泰街道下店社区地处鲤城江南新区,位于紫帽山麓,北临308国道,南接南环路。晋江南高、低渠横贯而出,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捷。社区面积2.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29人,党员84名。

近年来,下店社区党支部立足实际,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树立“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勤勉踏实、热情周到”的“店小二”精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党旗红

勇当社区治理“排头兵”

社区工作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社区党员干部只有带好头、起表率,才能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解忧虑。社区党支部致力激活党组织“红细胞”,畅通服务群众的“毛细血管”,启动“红细胞”供氧功能,通过精心策划、整合办公场所,筹集80多万资金建成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少年之家”活动场所和南渠口袋公园,打造一个设施完善、安全舒适、老少皆宜的康乐家园。社区依托该场所,开展快乐暑期、敬老慰问、健康讲座等服务活动30多场次,服务群众5000多人次。

社区积极发挥“红细胞”再生作用,通过集思广益,征集群众意见,建载体,增居财,盘活土地资源,扩建灵宝堂,每年增加居财收入40多万元,为社区开展敬老爱老、扶贫济困等活动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

护渠设施

志愿红

争做文明实践“先锋队”

社区积极建设鲤城区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建成集“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习、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明实践综合平台。在广场上打造新时代“实践”步道,重新辅设鹅卵石,并设置一块块色彩缤纷的文明提示牌,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影响着每一位锻炼和休闲的居民;广场上树立着“身边故事 共同铭记”宣传栏,潜移默化地激励和引导广大居民学习身边典型,学先进、扬正气,走前列、争标杆,激发榜样的力量。创新共享书屋、诚信爱心伞等便民举措,精心规划打造街道15分钟生活圈,让每一位居民切身感受更好的便民服务。创办夏夜电影,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露天电影,有效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社区党支部筹建成立党员、巾帼、护渠、夕阳红、精武道等五支志愿服务队,特别是深入发动退役军人及社区武馆教练等为主要成员,组建鲤城区首支护渠志愿服务队,并配备救生圈、安全绳等应急救援设施,鼓励居民积极投身志愿服务,近年来累计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30余场次、惠及群众1800余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夕阳红

愿为和美家园“巡查员”

夕阳红似火,余热再生辉。社区党支部选优配强老年人协会,组建“五老”志愿服务队,充实整合红白理事会、居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四会”力量,积极发挥社区自治作用,完善社规民约,倡导文明治丧,大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树立新风正气,让文明新风吹进家家户户。“五老”志愿服务队的奉献精神和服务热情,已然成为社区一道动人的风景。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下店社区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主阵地,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为服务点,以五支志愿服务队为主力军,继续弘扬新时代“好店长”精神,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为广大社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努力将社区建设成为幸福、美丽、和谐的家园。

泉州记忆:源淮社区

即时 | 2021-09-30 22:10

丰泽街道源淮社区地处丰泽区东部,东起东干渠,与东海街道云谷社区相接,南靠津淮街与东美社区相连,西隔刺桐路与东涂社区相望,北邻丰泽街,与东湖街道圣湖社区相对,社区面积约0.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560人。

启动老旧小区改造

建设幸福康养社区


源淮社区云谷小区是中心市区规模较大的经济适用房小区,1997年建成使用,共有居民楼房34幢。由于建设年代较早,规划设计滞后,小区改造前存在卫生环境差、配套设施少、老年人上下楼难、安全隐患多等问题,被推荐作为2020年度丰泽区唯一的福建省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经过社区和上级部门的积极争取、多方努力,投入改造资金1400多万元,在一年时间内完成项目改造和提升,使云谷小区变美变靓。社区立足社情,以创建文化型社区为定位,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对社区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对绿化景观进行完善、对停车系统进行提升等,逐步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完善社区治理模式

激发居民自治热情


为激发社区居民自治热情、增进居民参与感,源淮社区创新采用“阳光议事厅”社区治理模式,广泛收集业主意见和建议,实行居民下单、党委接单的工作模式,健全完善社区、小区、楼幢三级民情服务网络,入户征集意见,写好民情日记,找准居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痛点和难点,引导广大业主参与到小区建设管理和改造中来。不断完善社区治理模式,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治理模式,发挥“近邻党建”党员楼栋长的作用,推行党员议事会、红色业主委员会、党员楼长制、阳光议事厅等做法,引导广大业主主动参与小区治理,极大地加快了社区项目规划与实施步伐,提高了社区管理效率,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的主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多渠道解决旧难题

促小区焕发新活力

为全面改造和创建文明家园,社区通过入户走访,梳理出基础类、完善类和提升类三类问题清单。通过财政补助、社会投资、居民自筹等方式筹集资金,改造绿化景观,新建厨余环保驿站、疏通排污管道、检修健身器材、加装电梯、更新大门及停车管理系统等,解决社区卫生环境差、配套设施少、老年人上下楼难、安全隐患多等问题,逐步形成管理规范有序、服务日臻完善、治安秩序良好、环境整洁优美的喜人景象,提升了社区生活品质、经济价值和知名度,让居民耳目一新,使社区焕发新活力。

不忘初心担使命

砥砺奋进结硕果

近年来,源淮社区党委持续夯实党建基础,深化丰泽区“一核引领·多元一体”的城市基层党建机制,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途径,切实做好社区服务和创新管理工作,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推动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9项国家级荣誉和福建省文化先进示范社区、福建省依法治理先进集体等40多项省、市、区荣誉称号。

泉州记忆:浔美社区

即时 | 2021-09-30 13:55

城东街道浔美社区位于泉州东门外的浔江之滨,这里依山傍海,山光水色,景色宜人,辖区面积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50多人,外来人口1万多人。

浔美村历史悠久唐宋时期就已开发至今已逾千余年,具有丰富的海丝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内涵,是一个人文荟萃、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名村,至今仍折射着耀眼的光辉。


坚持党建引领

破解管理难题

近年来,浔美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在美仙山花苑(一期)安置小区探索“红色业委会”共建新模式。实行“党员+业委会”治理模式,联合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业委会及物业服务企业等,定期召开联席协调会;建立日巡查制度,每日安排两名社区党委委员监督、协调解决物业矛盾,规范物业管理与服务;引导党员居民、业委会委员认领环境整治、治安管理等岗位,提升社区管理水平。社区党委先后筹集200多万元,更换和修复破损路面、人行道地砖、石凳等配套设施,修复照明系统和故障电梯,改造小区排水系统,提升小区的绿化美化档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坚持以人为本

共建和谐家园

为改善社区老人居住生活环境,同时提升社区综合服务功能,浔美社区利用社区老人活动中心旁边的石木结构危房和闲置地,建设社区综合服务站暨居家养老服务站,解决社区综合服务场所不足和社区老人居家养老难题,让更多居民共享社区经济发展和文明建设成果。深入推进社区助老、敬老活动,提升老人生活品质,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居家养老和社区服务,带领居民共建和谐文明的家园。 


坚持法治建设

打造趣味平台

为积极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浔美社区有针对性地打造集法治元素和文化元素为一体的社区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园,由一条50多米长的法治文化长廊和20块法治宣传牌组成。文化园紧扣“法治”这一主题,精选紧贴群众生活的《民法总则》等内容,让居民在徜徉公园之余,润物细无声般地接受法治熏陶。此外,法治文化园还配置葡萄架、环行步道以及绿化区等,因地制宜为居民量身定制一个“休闲有去处、学法有趣味”的新平台。

社区先后获评泉州市文明社区、泉州市“移风易俗”典型社区、泉州市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基地等荣誉称号。

泉州记忆:石渔村

即时 | 2021-09-30 13:52


蚶江镇石渔村位于泉州湾南岸,海岸线长10公里,行政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是国家一类口岸——石湖港的驻地,村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六胜塔、林銮渡等名胜古迹。


石渔村是石狮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全村人口3200人,回族人口约占75%,具有丰富的“回族村寨”特色。作为明清时期闽台通商对渡的重要通道,石渔村至今仍保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上泼水节”这一独特习俗,富有闽台民俗风情。


近年来,石渔村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及林銮渡、六胜塔等历史资源,结合石渔村独特的港口和滨海景观,加快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实施乡村振兴示范路段景观工程、城内路改造工程、太阳能路灯改造工程等项目,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效,逐步形成具有汉回民族融合特色的新型社区和海丝特色的乡村旅游休闲地,打造成为舒适宜居的“美丽乡村”。2019年12月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泉州记忆:灯星社区

即时 | 2021-09-28 11:41

丰泽区泉秀街道灯星社区位于泉州中心市区东南地段,面积约1.2平方公里。东有刺桐大桥、西有田安大桥、南临晋江河畔、北至淮福街,江滨北路和宝洲街东西横穿,形成交通枢纽地带。社区现有居住小区18个,常住人口4992人,流动人口3525人,党员218名。

规范自治

推进服务管理改革

灯星社区结合片区实际,通过召开民主听证会和居民代表动员会,广泛向社会征求意见,引进专业化、规范化物业管理公司,进一步探索“城中村”小区物业管理和居民自治的新模式。物业管理公司入驻后,从规范小区车辆管理入手,不断规范小区的停车秩序。通过设立道闸,配套监控管理,车辆和人员进出一目了然、井然有序。不仅主要路口的占道经营、交通拥堵的现象得到遏制,小偷小摸等违法犯罪案件也有了明显下降。“城中村”市场化物业管理模式发挥积极作用——完善社区服务管理制度,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强化保障

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灯星社区立足区位、着眼未来,积极带领党员和居民群众,努力发展生产力。近年来,社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日趋提高,学校、幼儿园、市场、医院、医疗室、银行、邮电服务网点、老人活动室和健身场所等,分布在各个生活小区,极大地方便居民群众。整个社区集住宅、工贸、商业、休闲、娱乐为一体,富有都市气息,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革除陋习

弘扬时代新风行动 

为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新风,灯星社区通过多渠道征集移风易俗工作意见和建议,立足社区实际,制定“移风易俗”居规民约,对红白喜事的酒席规模、喜庆拱门、治丧阵头、普度民俗等,进行限量界定,勇“破”陋习,狠刹“大操大办”、互相攀比、借机敛财等不正之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坚持“硬条件”和“软条件”两手抓——一手抓阵地建设长效化和一手抓宣传教育常态化,比如将浦西庄氏祠堂设置为小区图书馆,利用各类特殊日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有效渗透到居民生活之中,增强群众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文明操办红白喜事、抵制陈规陋俗和封建迷信的自觉性,努力做到有目标、有成效,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近年来,灯星社区先后获评福建省科普示范社区、泉州市文明社区、泉州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居)、泉州市首批文明市民学校示范校、泉州市先进老年活动中心等荣誉称号。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