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驾游遇到如厕难……泉州公路巧解公路“失厕”的尴尬 每逢“黄金周”,到刺桐古城——福建泉州旅游的自驾车就把国省干线公路的服务区、休息区挤得满满当当。愈加壮大的自驾大军,也让公路“失厕”的尴尬愈加凸显。“路厕何处寻,臭味循千里”的问题,让游客出行体验大打折扣。如何对普通公路厕所进行合理建设并有效管理,成为摆在泉州市公路局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01 因地制宜 既建厕又修颜 有着瓷都之称的德化,陶瓷生产历史悠久。多年来,这里废弃的陶瓷土方常常被随意堆砌在路旁,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一块棘手又难看的“疤痕”。与此同时,203省道德化段沿线公路厕所的建设也面临着用地困难问题。 “当‘美丽乡村’遇上‘厕所革命’,废方地的妥善利用成了新思路。”泉州市公路局局长郭根才说。泉州公路部门同203省道德化段沿线乡镇政府积极沟通,共同合作选点,整理出居民区和公路两侧的废方地,进行改造设计。去年,双交林停车区内的废方地成为一座占地50平方米、功能完善的公路厕所。沿着合作共建的思路,石柱、湖板等停车区内的公厕也顺利完工。 如今,顺着203省道泉州德化双交林停车区走近便道尽头,一间宽敞整洁的厕所静静坐落。一旁的小山坡上,有一座不显眼的储水池,存储其中的山泉水不但可供厕所清洁,还可用于整个停车区的绿化洒水。 除了利用废方地,泉州公路部门也在探索与沿线服务场所公共厕所进行共建。此外,根据福建省公路管理局出台的《福建省普通公路公共厕所建设改造标准(试行)》,泉州公路部门在按照标准建设的基础上,还在设计理念中融入了当地风土人情和地域环境元素。 如今,在双交林停车区,白墙黛瓦的戴云山小筑建筑风格被“复制”到亭台和厕所建设中;在石柱停车区,结合当地水口镇的地名,一个“水”和“口”字变形的雕塑,与远处的石柱山、脚下的石龙溪互相映衬;在岵山服务区,群众在“方便”之余还能浏览区内的路政、廉政文化园。 02 内外兼修 月考评季督导 泉州公路部门不仅在公厕建设上下足了功夫,在管理好公厕方面也很有一套。翻开泉州国省干线公路公厕花名册会发现,每笔到厕物资数量、保洁频次都有详细记录,每项记录都有责任人签名,每座厕所也都有自己的档案。 据郭根才介绍,每个公厕均有专门的责任人,每日四次进行保洁,在节假日旅游高峰期,增加保洁次数,旅游淡季则加强日常维护;公厕力求达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即地面净、墙壁净、厕位净、周边净,无溢流、无蚊蝇、无臭味,水通、电通,灯明。 同时,在公厕所在的服务区、停车区、公路站的显著位置都公布有监督电话及管理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各县市分局每月对公厕管理不定期进行考评,市局结合季度工作督导及半年度、年度工作检查,对公厕管理工作进行督察,督察情况给予通报。 下一步,泉州市公路局计划用3年时间,完善国省干线公路厕所软硬件设施。至2020年,新建公路公厕1座,对14个公路站的厕所进行提升改造,与地方政府或有关单位共建35座公厕。 记者 陈妍洁 通讯员 刘紫燕 徐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