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21名2007级新生因涉嫌冒名顶替被清退。清退学生中有的连"父母名字都答不上来",有的学生在入校复查文化课考试中,成绩从高考时的126分缩水到28分。(2008-02-26 中国青年报)
在高校录取新生中,几乎每年都有冒名顶替的现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从上述新闻我们不难看出,有的连"父母名字都答不上来",有的成绩严重缩水,当属冒名顶替无疑。那么这些人是通过什么途径混入高校的,不免令人生疑,也许在一个冒名顶替者背后就有一个权势或金钱支撑的利益集团。造假所造成的最大冲击就是教育公平的理念,因为这是对部分学生法定的公平受教育权利的野蛮剥夺。
冒名顶替的人被清退了,被冒名顶替者又在何方,他们的权利又有谁来保证呢?冒名顶替上大学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前途和命运,直接关系到教育公平公正问题。冒名顶替、弄虚作假,受到很多普通百姓的质疑。不少人认为:这等于有钱、有权就有一切,很不公平。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改变命运的希望就寄托在考一个好的大学,而现在却被他人无情的剥夺了,有的甚至会被一直蒙在鼓里。如河南省邓州一位贫苦的农村女孩经过多年苦读考上中专,却被人冒名顶替上了学,直到12年后才发现真相。(2008-1-29广州日报)
回顾近几年来诸多冒名顶替的事件,我们不难发现,要成功地冒名顶替需要经过很多环节,很多部门。因此,一些地方的政策不公、不透明成为引发类似事件的一个主要原因。个别人为了自己能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不惜用权力或金钱为筹码牟取不正当利益,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是基础的公平,对改善每个个体的命运发挥着重要作用。破坏教育公平,无论以什么借口或方式,都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冒名顶替事件的屡屡发生启示我们,整治教育领域的弄虚作假,不能仅仅对违规者"一清了之",更应该从源头上想办法,向社会公开相关政策和条件,请公众为招生的公正公平把关。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冒名顶替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维护每一位考生的合法权益,保证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蔡正兵)
【声明】凡注明 “西岸时评”来源之作品, 未经福建东南新闻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编:李艳)
- 相关新闻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