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学者李辉向文化界投下一枚重磅炸弹,他投书媒体,质疑文怀沙的出生年龄、“国学大师、楚辞泰斗”以及“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而入狱,均系伪造。李辉称,文怀沙是因冒充文化部顾问,猥亵奸污妇女十余人,被以“诈骗、流氓罪”判处劳教。(2月19日《新京报》)
一石激起千层浪,李辉的文章迅速引起热议,一名博主为崔自默的在博客中反驳,认为这是“骂人挑大个的骂,并期待人家回应,是文人的一大通病”,“写手就会一夜出名,比寂寞写一堆无味的穷酸书来,要有效果得多。”意思是说,李辉质疑文怀沙目的是为了出名。
崔自默还称文怀沙不会上当———“我给文翁通话,问‘要不要告他损害名誉’,文翁叹息说:‘不可以,也没意义,那正是人家希望的。’”在这场笔墨官司中,“国学大师、楚辞泰斗”等头衔,属学术问题,见仁见智,至于其中是否有“文人相轻”因素,更是一时难以断定。但文怀沙的出生年龄,是1910年还是1921年,以及是因“反革命”入狱,还是“诈骗、流氓罪”入狱,都不难查证,调看有关资料就可水落石出。
文先生近年来名气很大,学术地位十分尊崇,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对这样的公众人物,公众有权知道他的本来面目。由于文先生的过去牵涉许多历史人物,其在十年浩劫中的作为与其后来的成就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不能对此进行客观真实地评述,无疑是对历史的不负责。
总之,李辉的质疑能否成立,关乎历史真相,关乎文怀沙的名誉,更关乎公众的知情权,所以不能不弄清楚。我觉得,当事各方都应拿出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公众,相关部门更应寻找证据,给公众明确说法。
我们讨厌那种为了出名专“咬”名人的低俗做法,也不需要道德主义的“为尊者讳”,而需要对事实的尊重、对历史的尊重———要做到这些,需要用证据说话,而不是口水战和泼妇一般的攻击、谩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