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建网3月4日讯 台湾《联合报》今天发表社论指出,ECFA(原称CECA)在台湾已经吵得如火如荼,但海峡对岸却只是轻描淡写,几乎不动声色。然而,要两个人才能跳探戈,ECFA的前景如何,不能只看台北一厢情愿,也要看北京作何思考。
社论说,北京的意念,也许才是ECFA成败的关键。倘若北京是想藉此“请君入瓮”,ECFA就不可能签得成,即使签成了也可能反使两岸关系更形扭曲,更加恶化;相对而言,北京倘若有“与卿共舞”的想法,两岸通过ECFA这一场行云流水的探戈,非但可能将双边盘根错节的关系理顺,也应能藉此建立可大可久的“和平发展”框架。一念之差,判若天壤。
北京不免会有“请君入瓮”的想法,而台湾则一定会有“不可入瓮”的顾虑。北京的短视者或许会想,藉由ECFA将台湾“套”住,即可恣意生杀予夺。但是,倘系如此,台湾的民意如何能答应签字?而签成以后台湾人民若觉得“入瓮”,处境恶化,将对北京当局的邪念恶意如何看待?又如何维系一个平衡稳定的两岸关系?
ECFA若签成,必定会使两岸关系更趋紧密。但此种紧密关系,切不可使台湾在民主机制及经济发展上感到更受制于北京;而应使此种关系,有助于台湾更能维持其内发性的民主机制与经济活力。只要ECFA能使台湾人民感知并证实此点,台湾人民就会支持ECFA,也就会因ECFA而支持此种建设性的两岸关系。这样的ECFA,对台湾有利,也对两岸关系有利,所以对北京也有利。
签订ECFA,在技术及形式上可以做到不涉“一个中国”等政治规范;但ECFA的签订,亦当然有其不可讳言的政治效应,因此北京当局千万不可对此种政治效应作出错误的解读。正确的解读是:ECFA一方面虽然将使“法理台独”变成更不可能,但ECFA也同时已使“法理统一”急遽降低了急迫性与必要性。所以,ECFA的作用非在“促统”,而是要使台湾民意对两岸关系因ECFA而产生正面的解读,以建立一个“不统/不独/亦统/亦独”的“和平发展架构”。
因此,北京看ECFA,不可将之视作“请君入瓮”的短线操作,而应看成双赢共荣的“与卿共舞”,追求的是可大可久。换句话说,北京若想用ECFA“套死”台湾,两岸关系必将仍然无解,因为北京不可能用香港化或西藏化来解决台湾问题;反之,倘若台湾能因ECFA而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则这种效应必然将是两岸关系的重大正数。因此,我们对北京当局有二点基本建议:
一、台湾方面从“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CECA),调整为“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其中所谓“架构”(Framework),犹如拉起一条“晒衣绳”,先洗好的衣服就先晒上去,尚未洗好的就不晒;如此,即不必“包裹解决”,而可有“早期收获”。北京方面宜赞同“架构”方案,而不采“包裹”方式,可就轻重缓急作出回应双边现实需求及民意期待的决策。
二、最重要的是,在签订两岸ECFA前后,北京允宜同步宣示乐见台湾与东盟及其他国家缔结FTA或他类经济合作协定。因为,两岸签ECFA,不在“套死”台湾,而是透过加强两岸关系使台湾有更大的生机与活力;再因台湾民意感知两岸关系有助其对外发展的生机活力,而回过头来更愿支持及巩固此种两岸关系。如此一来,即成良性循环,即可“寄希望于台湾同胞”。反之,北京若将ECFA视为“瓮”,欲封死台湾在“瓮”外的世界,则属逆天理,悖人道,反民意,两岸关系亦将走上歧途绝路。
“胡六点”有言:“探讨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相衔接的可行途径。”这即是指两岸经贸与东盟接轨的问题,或许可见,胡锦涛不是将ECFA视为“请君入瓮”的短视者,他应当怀有“与卿共舞”、“与君共济”的高瞻远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