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评论> 星闻斋 > 正文
缓解就业压力的希望不在农村
www.fjnet.cn 2009-03-10 11:29  杨敬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我来说两句

  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今年的两会如期召开,代表、委员们对就业问题倾注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政协委员提交的提案中有接近三分之一与就业话题相关,原因在于2009年将有1000万的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挑战,其中包括610万的应届毕业生和400万的往届生;而失业和返乡农民工达2000万人之多,加上平均每年600-700万新增的农民工,“今年有2500万农民就业压力比较大”(陈锡文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不仅会对百姓收入的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在国内就业矛盾突显的情况下,许多专家学者和城市管理者期待农民工“返乡创业”,同时鼓励让大学生下乡当“村官”,把农村当成缓解就业压力的“泄洪区”。然而,无论从现实情况看,还是从经济发展规律看,农村都难以承担此重任。

  首先,从就业者的意愿而言,大学生和农民工都没有将农村作为他们求职的目的地。大学毕业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对农村缺乏了解,仅仅为了谋个职业或为了享受某些优惠政策而下乡当村官,难以适应农村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也无法给农民带来多少帮助,甚至与当地村干部产生矛盾。此类情形并不鲜见。

  农民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进城务工者,职业观已经发生变化。他们的受教育水平略高,出来打工的收入远大于父辈在家务农。有的在离家前甚至没有干过农活,而且随着对城市生活的不断适应,他们会更重视工作环境、工作中能否学到东西、能否有机会锻炼自己、增长见识等。而这一切只有在城市能够实现,因此,尽管目前的就业形势不妙,他们也宁愿降低要求,滞留在城市等待机会。

  其次,农村人口增加,耕地减少,人地关系日趋紧张的进程无法逆转。由于受自然、生态、资本、市场和农业生产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农业资源能够为农村劳动力提供的生产经营机会有限,农村富余劳动力必须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才有可能实现充分就业。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出台各类鼓励就业的政策,但无论是创业或就业机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都要比城市少。交通物流体系、金融信用体系、信息体系、劳动力市场等各各方面,农村都要比城市落后得多,创业的成本也会因此高得多。仅就服务业而言,众所周知,该行业一般来讲创业成本较低,技术要求不是过高,能够创造较多的就业岗位,而由于城市人口流量大,对服务业的需求较多,相应的,创业门槛较低,就业机会较多。

  再次,从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各种生产要素在城市的聚集效应发挥中被高效利用。城市的聚集效应表现为对诸如人才、信息、资本、物质要素、技术等社会资源的高势能吸纳和高效率利用,可以在相对有限的地域空间中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产出。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口的城市化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指标。统计数据表明,从第四次人口普查之后,农村人口的绝对数量开始减少,这既表明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速度的加快,也表明我国城市吸纳农村人口能力的增加。经合组织的农业问题专家安德烈·克维钦斯基指出:“在未来15到20年内,中国城市人口的比例将达到60%。”他还认为,30年后中国农业人口的比例将下降到劳动力人口的15%至10%。

  到2020年,中国城市人口可能将从2005年年底的5.02亿增加到8亿,预计城市化水平可能达到55%左右。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就业并定居下来,会逐步改变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状况,这将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在此过程中,就业问题会逐渐得以解决。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成贵所说,要立足城市,尽量开放和开拓城市就业机会。其实,城市生活有多少不方便,就有多少就业机会。


责任编辑:李峰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