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一场暴雨,把无数广州人挡在家门外,其中也包括省政府副秘书长罗欧。昨日在出席珠三角应急管理合作联席会议时,罗欧严批一场暴雨暴露了广州应急管理三大缺陷,“难怪老百姓要骂娘”。(3月31日《南方日报》)
路浸了,车堵了,“摆渡”的平板三轮车火了。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老百姓虽然通俗,但决不至于粗俗。“骂娘”这件事,大抵不会因为自己出门碰了石头,或者不幸误了班车,而是该做的事情没人做、该管的事情没人管,基于纳税人权利之上,对公共事务的一种情绪表达。一场暴雨,致使路面混乱不堪,积水带来拥堵,三轮车拉着行人涉水而行——如果这一幕幕只是因为偶发的天灾,出现此般局面完全是人力不可抗因素,是穷尽一切努力之后的最好结果,那么,相信百姓也不至于不分青红皂白地乱“骂娘”。
然而,有资料显示,广州部分路段“水浸街”现象几乎年年出现,暴雨后的乱象已近常态;而有关部门所谓“50年一遇”的说法也似乎“年年岁岁花相似”,去年说,今年说,难怪有网友调侃道:如果这些50年一遇真是事实,那我已经几百岁了!当然,官员能体谅到民生多艰是好事,知道老百姓为什么“骂娘”才晓得工作做到了哪一步。遗憾的是,相关官员接下来的两个质问,让人觉得很不是滋味——“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亚运会期间怎么办?如果是省里有重大活动怎么办?”
原来,冲冠一怒为的是亚运与重大活动。反之,如果没有亚运和重要活动,“水浸街”中的卸责之祸就不要追究、不要怒斥了?我们这么反问,情理上说有点不厚道,但是,这恰恰是症结所在。当地官员“问”出了老大难问题背后的纾解心态,也“问”出了很多民生大事何以迟滞不决的吊诡之处。
“暴雨骂娘”与“两个如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亲密关系。以此为范本,可以一叶知秋:一者,一旦民生与政绩无关,譬如列入不到当地政府工作报告的“十件大事”中去,职能部门未必愿意去做,因为做不好有人说,不做反而也没有人在乎,至于百姓“骂娘”,完全可以耳不听为净;二者,一些所谓的“民生工程”,说白了也许就是形象工程的“附属品”,价值定位本身就错位,挂羊头卖狗肉,所以你也就别指望它们都能兑现为民生福利;三者,眼下而言,民意问责显然弱于体制内上级问责,所以百姓“骂娘”不如高官“发火”,对付“骂娘”的办法很多,找理由,搪塞借口,但应对“官火”的,只有“紧急行动”一个。
衙斋卧听潇潇雨,疑是民间疾苦声。一场暴雨,看到什么,听出什么,远在大雨之外。困难时期,民生福祉的点滴进步,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推进器。城市里不可能天天都有大型活动,我们也不能指望高官每天都能巡视到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中的不易,对于公职人员和职能部门而言,如果能对公共权力多一份深刻理解,如果能对民生之艰多一种体恤情怀,即便不出门,每一场大雨小雨,都能想到百姓头上的伞,都该惦挂着群众脚下的路。(宋桂芳)
(责编:李艳)
- 2008-12-02少数官员端起饭碗喝粥 放下饭碗骂娘
- 2009-01-12百姓骂娘是还把你当“娘”
- 2008-09-09怎样做到让老百姓有肉吃、不骂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