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一周热评 > 正文
让合唱成为城市的文化呼吸
www.fjnet.cn 2009-04-10 09:23   来源:工人日报    我来说两句

  4月5日《珠江晚报》报道, 珠海合唱团在缺经费、缺场地、缺专业指挥困境中蹒跚前行。虽然去年他们参加 “法国第十九届国际合唱节”比赛,拿了个让这个业余合唱团的所有团员骄傲的金奖,可是,合唱这门艺术在珠海依然处于“曲高和寡”的境地。

  文化气质和艺术空气是一座城市和市民难以缺乏的生活资料和营养结构,有了这些营养,“人”就会产出更多精神幸福、内心和谐以及源源不断的满足感和归宿感,能够和社会、社区和群众融合为一体,成为城市中最绚烂的风景。缺乏这些营养,人们就会觉得心慌,没有意思,枯燥无味,精神失落。

  有一篇《要具备“人的现代化”》的文章说:一座城市有说服力的文化特征,首先要看有没有像样的剧院、博物馆、图书馆、大学城等;然后是看有没有知名的艺术家、文学家和教授,及这些人物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二战结束后,德国人在废墟上最先建起来是剧院。俄罗斯在经济萧条年代宁可节衣缩食也要到剧院观看演出,人类精神的高贵和心灵的伟大由此可窥一斑。在德国汉堡,有一家1901警察合唱团,团员只为快乐而歌唱。合唱团经费来源于团员会费,他们平时分散,有活动时便集中起来。他们不仅为城市奉献了更多和谐和美誉度,也使自己的精神质量和文化素养得到了日积月累的熏陶和提升。

  如今,全国各地有不少合唱团不得不面对高额的薪酬支出和演出费用。我们可否这样说,“合唱之城”是珠海的一种品牌,但这个品牌不应仅仅意味着有需要的时候,就搞一些合唱演出,也不意味着品牌效应形成后,精心维护和继续关注的热情就会降低。换言之,有关职能部门还没有将合唱这种“声音的顶尖艺术”当做文化发展的重要构成和硬任务。

  另一方面,缺乏观众知音的有力支持也是困境之一。有的观众说:“如果收费我是不会去看的。就是唱歌嘛,哪里不能听?”不识乐谱,不会欣赏合唱作品,很难体会合唱艺术表达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配合所能达到的境界和难以言传的听觉冲击和舒畅。缺乏了观众支持和后来者的“输血”,合唱事业发展也就会后劲不足。

  著名指挥家杨鸿年说:“真正代表一个国家综合音乐实力的是合唱团和交响乐团,希望各界更多地支持合唱艺术和合唱事业的发展,为民间合唱团体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让合唱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给人们以艺术的熏陶。”所以,要让珠海这座“合唱之城”持久发展下去,就应该在政策支持和群众支持方面多做文章,多为业余合唱团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和硬件支持。也应该借此机会,多对市民进行审美素养的教育和提升,比如开展一些合唱讲座、声乐讲座等,多培养公民音乐性情。让合唱成为珠海及其它城市的“文化呼吸”,为社会的发展推波助澜。(雷振岳)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