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如何看待大学生“回炉再造”
www.fjnet.cn 2009-04-27 08:21   来源:红网    我来说两句

  昨天,哈尔滨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开设的“服务外包BPO高级技工班”的教室里座无虚席,首批40名学员中有26人是大学毕业生,他们到技校“回炉再造”,目的就是在技能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4月24日《哈尔滨日报》)  

  金融危机下,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主动上技校“回炉再造”,说明大学生就业观更加务实,认识到技能型人才的价值,主动改变以适应社会需要,这是一种积极的就业观念,比起一些动辄怨天尤人的大学毕业生要积极得多。同时也说明了社会更注重人的实际工作技能。激烈竞争面前,让许多大学生认识到通过就业实践,从基层干起,掌握一门实用性技能的重要性。其实,大学毕业生到技校学习,他们看好的是技工班“就业直通车”的优势。  

  毋庸讳言,大学生是社会需要的人才,但为什么会出现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不具备社会所需要的素质呢?这与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很大的关系。大学生上技校“回炉再造”现象折射出一些高校教学不合理,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专业知识陈旧,不能顺应市场变化需求的教学结构是导致大学生上技校“回炉再造”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为找工作而犯愁,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为了确保大学生就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鼓励大学生就业,同时,为了保障大学毕业但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国家甚至实施了大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解其燃眉之急。而另一方面,一向不受家长及广大教师所看好的技校毕业生近几年却成了各企业急需的“香饽饽”。一面大学生就业困难,一面技校生悄然走俏。这一鲜明的对比使许多大学毕业生开始意识到社会所需,自己所需,纷纷回到技校“回炉再造”。  

  大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没有错,但是不是一定要走“回炉再造”的路?我们的大学教育应该怎样与就业挂钩值得探究。笔者以为,一是大学院校要不断随着市场需求调整学科设置,使学有所用;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大学生的潜能,提高人才的“含金量”,真正使知识变成力量。二是学校应开设职业规划指导,使升入高中的学生尽早做好职业规划,这样既可避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现象,又避免教育资源和成本浪费。三是家长应转变观念,及时根据市场变化和孩子的情况及时择业。作为大学生,应该树立信心,转变就业观念,从基层做起,先就业再择业、创业也不失一种好途径。  

  总之,只有多管齐下,把“适销对路”的人才提高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以重视,才能实现资源和人才的合理配置,这样,频繁“回炉”的尴尬也许才不会再重演。(刘力)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