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一周热评 > 正文
科学精神,托起民族复兴的希望
www.fjnet.cn 2009-04-30 08:29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90年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呐喊,唤起了沉睡的中华大地。与之相伴,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开始觉醒,并逐步成为民族文化的新生力量,催生自立的中国,开放的中国,创新的中国,科学发展的中国。

  “科学”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远不止90年。但是,科学成为历史舞台的主角,主要在这90年。

  “今日之急务,莫如科学精神之普及。”近代中国何以落后于世界?有识之士在政治、经济等诸原因之外,还找到了另一个答案──科学精神的缺乏。

  今天,中国政治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已经跃上历史新高度,但科学精神的弘扬依然属于“今日之急务”。

  具有科学知识,不等于拥有科学精神。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更需要弘扬不盲从、不轻信的科学精神

  当代中国,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科学发展作为时代的主旋律,正在引领一个创新型国家崛起于世界的东方。

  但是,总有一些现象令人困惑:

  某院士论文抄袭,某学者学术造假,某评审暗箱操作……在本应圣洁的科学殿堂,违背诚实原则,篡改、伪造、剽窃科研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层出不穷;行政干预、权力垄断、官学一体、权学交易、学术霸道、流于形式等学术失范现象还在滋生蔓延;丧失科学求实的态度和科研诚信,追名逐利的浮躁学风仍大有市场。

  有官员热衷求签问卜,有“专家”能让水变油,有“大师”能呼风唤雨……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花样翻新的迷信活动仍不时沉渣泛起,伪科学依然此起彼伏,各种骗术还在大行其道。

  只要金山银山,哪管绿水青山;只求上级满意,哪管百姓利益;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拍脑袋工程、弄虚作假、形式主义……在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现象仍层出不穷。

  “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既不敢怀疑、批判,更不想进取、超越;既没有追求真理的信念,也没有坚持真理的勇气;唯书唯上、故步自封……在提倡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今天,许多落后观念仍在左右着人们的行动,许多创新的尝试仍是阻力重重。

  于是,总有一些现实令人尴尬:

  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但学术风气和学术水平并不令人满意,自主创新能力还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徘徊,核心竞争力仍让人牵肠挂肚。

  我国的干部队伍不断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但违背科学规律行事的现象仍时有发生,离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要求还相距甚远。

  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升,社会的信息鸿沟逐步填平,但解放思想的任务依旧繁重,改革每向前推进一小步,仍然需要解放思想先向前推进一大步。

  具有科学知识,并不等于拥有科学精神。尤其是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就更需要不盲从、不轻信的科学精神来去伪存真。科学精神被视为文明的精华,指引着人类前进的方向。如果一个民族缺失科学精神,那么就无异于一艘没有罗盘的航船,来自任何方向的风都可能是逆风。

  科技进步和科学素质影响着科学精神的形成,文化环境和制度建设决定着科学精神的传播

  什么是科学精神?作为一种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探求客观真理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科学精神诞生于科学领域,却不局限于科学领域。

  尊重科学、反对迷信,探索求知、尊重规律……虽然不同的时空条件下,科学精神有着不同的解读,但其基本要求却始终如一,那就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精神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科学技术被视为“奇技淫巧”的年代,不能指望科学精神的出现;在科学价值被扭曲的年代,科学精神的缺失必然不可避免。1978年,中国科学界迎来了久违的春天。从追赶到超越,中国科技发展征程注定要只争朝夕;从启蒙到扎根,科学精神在中国的普及注定任重而道远。

  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科学精神将失去重要前提。五四运动至今,虽然全民科学素质在逐渐提高,但由于许多人对于基本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在一些人的思想中依然根深蒂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普遍较低,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也影响着科学精神在全社会的进一步弘扬。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