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评论> 观台海 > 正文
两岸最重要的是“心通”
www.fjnet.cn 2009-06-18 11:55  杨立宪 来源:华广网    我来说两句

去年以来,两岸关系发生了结构性、全方位的改变,表现在由对抗走向和解,由高度紧张走向和平发展,由民间、间接、单向、局部的交流走向准官方、直接、双向、全面的交流,人、财、物实现了空前的大流通。

这一变化的出现,当然与近年来祖国大陆务实推行以民为本、和平发展、共创双赢的对台政策及其所展现的高度诚意与善意息息相关。但毫无疑问,去年中国国民党在台湾两场重要选举中取得决定性胜利,马英九上任后大刀阔斧拨乱反正,毅然决然落实国共两党于2005年达成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在坚守“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上,与大陆一道推动恢复中断了将近十年的两岸两会制度化协商谈判,并在一年之内连续举行三次“陈江会谈”,包括首次在岛内举行两会最高领导人会谈,总共达成了包括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游、海空直航、直接通邮、食品安全合作、金融合作、打击犯罪合作,以及开放大陆资金入岛等九项协议和一项共识,才使得两岸关系能够在短短一年之内取得空前的突破。从这个意义上说,若没有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并取得绝对优势,没有马英九以极大的勇气与魄力推行新大陆政策,就不会有今日两岸关系“大突破、大发展、大和解”的局面,两岸恐将继续深陷在敌视、对抗、内耗的泥淖中而难以自拔。鉴此,人们理应对马英九当局一年来为台海和平、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中华民族和解做出的重要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与敬意!

常言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马英九“执政”第一年,两岸关系开局顺利,使人们有理由相信并期待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将会一年比一年好!

然毋庸讳言,两岸关系当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仍然存在。例如,岛内还有少数民众怀疑祖国大陆推动和平发展“为两岸同胞谋福祉”的诚意,质疑马英九当局的两岸政策“过于倾中”,担心台湾会在两岸日益密切的交流往来中被“出卖”、“并吞”,仍然迷信只有“台湾独立”才是“台湾前途的唯一出路”;岛内最大的“在野”反对党--民进党,在马英九“执政”一周年前夕发动了所谓的“517呛马反中大游行”,虽然其中有顽固“台独”势力的兴风作浪,但也反映了部分民众对快速发展的两岸新形势犹疑彷徨--岛内先后披露的一些民调结果表明了这一点。除外,台湾内部蓝绿两大阵营之间、两岸之间,在两岸政治定位、台湾国际活动空间、两岸结束军事对峙、签署和平协议,以及两岸人员往来与经贸文化交流正常化等诸多问题上,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知分歧与主张差异。这些均表明两岸之间的问题是结构性的,错综复杂,非一日之寒,也非一人一事所致,表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之路不会一帆风顺。

世间万物以人为本。站在人本的角度,两岸间存在的所有问题归根结底肇因于人的思想观念、认同情感、利益联系等出现了落差,落差小问题少,落差大问题大。因此,要解决问题,必须从解决这些落差着手,需要许多条件包括时间的配合,非一朝一夕可致。在此过程中,沟通工作尤为重要。常言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沟通的意义堪可类比。两岸之间加强沟通,有助于增进彼此之间的全面了解与理解,有助于建立互信、减少误解、达成谅解、形成共识、消除怀疑与隔阂,有助于化解敌意、降低排斥、增进好感、建立情感,进而做到同舟共济、捐弃前嫌、相互扶持、共创双赢。中台办、国台办主任王毅不久前指出:“面对面的沟通,误解可以消弭;心与心的交流,偏见可以遁形”。

总的来讲,开展全方位的经济文化与社会交流是实现两岸民众沟通的主要途径,政党、政治精英与媒体之间的对话接触扮演桥梁角色,执政高层的直接接触具有关键作用,“心通”或“通心”则是沟通的主要目的,惟有达此境界,两岸关系才能心心相印、一通百通。要做到“心通”或“通心”,除了力争交流沟通全面化、常态化,还要努力做到以诚相待、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耐心包容,努力把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为两岸同胞谋和平、谋福祉作为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宿”——此即两岸最大的“心通”工程。

今年以来,继国共两党交流正常化后,台湾民进党籍的“执政”首长也以各种名义对祖国大陆展开接触参访,获得了积极的成果以及两岸民意及海内外舆论的高度肯定,这无疑是又一个良好的开端,有助于两岸的全方位交流与“心通”,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相信两岸人民会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突破。(本文作者为全国台湾研究会副秘书长)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