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评论> 街巷议 > 正文
北大招生中学校长推荐制应该缓行
www.fjnet.cn 2009-07-14 11:31  郭松民 来源:珠江晚报    我来说两句

北京大学正在酝酿2010年的自主招生政策,将在部分地区启用“校长推荐制”。

如果真的能够按照制度设计的本意运作,则可以使那些具备优异素质的学生从“高考指挥棒”的重压下解放出来,成为大学里的新鲜血液,有利于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当然是一桩好事。

不过,在中国,“本意”不错,但实行起来效果却很糟糕的制度,这些年来实在是不胜枚举,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往往忽视制度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环境中运行的。制度不错,但由于条件和环境不匹配,在实际运行中就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在笔者看来,“校长推荐制”如果在目前情况下匆匆推出,就很可能会落入同样的命运,到2010年也不行。理由主要有三点:

其一,目前的中学校长,主要还是由官员担任的,而并非是由“职业教育家”担任的,这就决定了“校长推荐制”暂不可行,除非我们首先对中学校长的任命制度进行改革。

为什么呢?理由并不是因为职业教育家比官员高尚,而是在于,如果一旦职业教育家校长因为胡乱推荐而丧失了自己作为教育家的声誉,则他就会从此丧失自己在社会上的立足之地,甚至连饭碗都找不到。但官员却没有这方面的忧虑,即便他因为受贿推荐而搞得声名狼藉,也无非换一个地方继续做官而已,并无太大损失,况且已经赚得盆满钵溢——这其中的道理,和原来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可以只顾自己发财,而不在意企业经营得好坏是一样的。

其二,是在当前社会分化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实行校长推荐制,简直等于把校长放在火炉上烤。由于推荐的标准主要靠校长主观掌握,所以推荐名单一定会让校长大费周章:如果推荐的社会下层的孩子多了,则有来自官员权力的压力、富人金钱的诱惑,如何抵挡?如果名单上尽是官家、富家子弟,民怨沸腾则在所难免。由于“校长推荐制”并不像考试那样有大家都公认的标准,所以很容易影响和谐。

其三,实行校长推荐制,相当于又搭了一座通往大学的“独木桥”,在目前家长和学生心态都比较浮躁的情况下,校长推荐制,很可能不会像制度设计者所一厢情愿的那样,成为“素质的竞争”,反而会变成校长“后门的竞争”,更有可能让校长变成背后某个更大权力的傀儡——这对中学生来说,无疑也是一种“教育”,只不过是负面的罢了。

在中学教育的基本制度环境发生根本转变之前,“校长推荐制”应该缓行——北大敢为天下先是对的,但也不要为改革而改革。 (北京 郭松民)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