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评论> 国是论 > 正文
小金库真的是中国土产吗
www.fjnet.cn 2009-08-24 11:17  陶短房 来源:东方早报    我来说两句

近日一场彻查“小金库”的风暴在全国范围内刮起,引起广泛关注。人们叫好之余,不禁产生一个疑问:“小金库”真的是“中国土产”么?

发达国家并非没有贪腐现象,但涉嫌贪腐的官员、政客基本上都是“单线联系”,所收的各种名目赃款也是慎藏深埋,惟恐人知,“小金库”现象极少听闻。

在发达国家,政务实行公开化,且辅以规范的审计机制、健全透明的财务制度,令任何政府和公营单位的财务状况,都随时受到严密的监控。日常化、规范化的审计监督,加上议会、媒体、政治对手和公众的监督制约,立体交叉,构成了无所不在的财务监督网,在这样一张网下,敢于铤而走险的贪腐官员,只能抱着侥幸心理,偷偷摸摸地靠外国秘密账户或干脆现金交易暗度陈仓,而“小金库”目标大、涉及人员多,对贪腐者而言,实在是太冒险了。

要说起来,“小金库”这玩意儿,在中国还真有悠久历史。早在东汉末年,汉灵帝就有个著名的小金库,这皇帝连睡觉都躺在“小金库”的钱堆上睡;唐代的唐德宗为了充实“小金库”,经常派小太监带着“白条”去国库把税款往“小金库”搬;唐代地方官的“羡余”等等,说穿了都是形式各异的“小金库”。

有些“小金库”打着崇高的幌子,如宋太祖就自称“小金库”是为了给攻辽筹措军费,但仔细推究不难看出,它们最终的目的,都是绕过正常税收、财务和检查体系,供设置“小金库”的个人或小团体私下消费、享乐。今天某些单位、部门的“小金库”,恰与古代的雏形、前身一脉相承。

倒也不能就此说“小金库”就是中国特产,毋宁说,它是封建主义及其残余在官员操守方面的突出流毒。国外一些封建色彩浓厚的国家、地区,如前印尼苏哈托政权、前扎伊尔蒙博托政权,上上下下都普遍存在“小金库”现象。

“小金库”的特点,首先是将贪腐“准制度化”、半公开化,其次是形成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贪腐圈”,其导致的结果,是贪腐数额更大、危害更惊人。

在“小金库”无法存活的发达国家,贪腐的密度、规模和数额都较为有限,如美国新泽西州花了10年侦破的、震惊全国的特大贪污案,为首嫌犯、前霍博肯市市长彼得·卡马拉诺三世,贪污金额仅2.5万美元;加拿大号称“史上最惊人贪腐案”,涉案主角、前总理马尔罗尼不过收了德国中间商30万加元中介费,且收款时本人已卸任。这些“巨贪”的贪污能力,恐怕要让中国的贪官们笑掉大牙。

而另一些“小金库”现象比中国还严重的国家,贪腐之酷烈,到了让人咋舌的地步,如苏哈托的贪污总额是150亿-350亿美元,蒙博托则是50亿美元。

“小金库”虽不是中国特产,但由于中国封建时代长、封建流毒深厚,这类贪腐怪象在很多地方较为普遍。切实解决“小金库”问题,对于净化社会空气、提高政府威信,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