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湖北、浙江两省的公安机关获悉,利用网络捏造、散布杭州“5·7”交通肇事案出庭被告人胡斌是“替身”谣言的湖北省鄂州市无业人员熊忠俊,日前被鄂州市公安机关依法作出10天行政拘留的处罚。(据8月25日《南方都市报》)
对“胡斌替身说”持肯定观点的网民来说,感情上可能尚不能一下接受公安机关拘留熊忠俊10天的处罚结果。但仔细一想,其实一些理性挺“胡斌替身说”的人还是和熊忠俊有很大区别的。熊忠俊连发8篇文章捏造“证据”,武断地污蔑媒体和司法机关作假包庇,且造成了不好的舆论导向,这违背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关于禁止散布谣言的法规,从这点来讲,那些理性质疑胡斌是否为真身的网民完全不用把自己假想成熊忠俊而对此结果感到不公。
虽然熊忠俊的8篇文章为“胡斌真身案”的真相大白于天下做了贡献,但其太过主观、武断的言论是不值得称道的。若熊忠俊当初提出客观、理性的质疑,我相信也一定能够在舆论的推动下,弄清“胡斌真身案”真相的。
一切事实真相皆建立在客观、真实、可信的证据基础之上,若单凭个人的主观想象和一点疑似证据来妄下结论进而胡乱推测且大肆宣扬,这无疑是对事实真相的极大不尊重,也是体现了一些网民法律意识的淡薄。在对待未被证实且有潜在煽动性的主观论断时,网民们还需三思,不要做了感性的傀儡,而要做一个对事件保持理性的“良民”。即使是有“证据”的质疑,也要在“证据”未被证实之前尽量用一些客观、公正的语言,多用一些类似可能、也许、之类的推断性词语,媒体的新闻报道措词就值得网民学习。
近些年来,网民们在质疑公权时,表现得越来越“团结”,只要出现了一方与公权有矛盾的报道或帖子,网民们往往一窝蜂地支持公权的对立面,质疑公权行为。网民的这种团结有时会推动案情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如华南虎事件、邓玉娇事件,但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如人肉搜索、胡斌替身造谣案。仔细分析之下,但凡网民舆论推动案情向积极方向发展的案例,其后无不有着一批保持着理性头脑进行分析、思考、质疑的网民。案情能向着积极方向发展,这些始终保持理性的网民居功至伟。
以“理性”做武器,网民的质疑才会掷地有声,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愿我们的网民在面对争议点时,能保持十足的理性,做一个明辨是非的网民。 (彭旭)
(责编:李艳)
- 2009-07-23胡斌用替身是合理质疑
- 2009-07-30替身“张礼礤”现身打了谁的耳光?
- 2009-07-23从哪儿跑出来的“胡斌替身”?
- 2009-07-23为什么被告席上的胡斌像替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