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评论> 街巷议 > 正文
借助媒体查处公车私用的窘态
www.fjnet.cn 2009-09-21 17:58  肖余恨 来源:珠江晚报    我来说两句

开公车接送孩子上下学、驾公车赴宴吃喝、外出旅游也用公车……公车私用引起群众的极大不满。根据群众举报,8月28日至9月13日,河南《大河报》记者配合该省有关部门,在郑州及许昌对公车私用接送学生的情况进行了暗访,并将查实的一批包括16辆警车在内的涉嫌公车私用的车辆给予曝光。(9月18日《大河报》)

公车私用,是典型的违纪违规行为,其实质,就是滥用公权为己谋利。为什么这样的腐败行为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扼制呢?一是这种腐败已经被潜规则弄成了“亚腐败”,人们见惯不怪,加上法不责众,于是也就渐渐地习以为常、习焉不察了。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如果不是有关领导率先垂范,断然喝令,有关部门查处起来,也是有心无力。

公车腐败,并不难查,之所以难禁,在于使用公车的,都是掌握权力的人。而掌握权力的人,最怕的是权力受到制约。在我们的制度设计当中,权力之间是有着互相制约的设计的,但因为制度的弹性,再加上中国是个人情社会,所以这种制约往往由于不愿意较真,而让这种制约的刚性给消解了。掌握权力的人,要想使得权力使用最大化,往往需要权力的交换,要想交换,就必须有一个交换的平台。所以,掌握和使用权力者,往往是很注意和可交换者打交道的,这种交换,使得掌握权力者,凭借着可掌控的公共资源,形成一个利益群体。这个群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这种格局,使得权力的制约,顾忌更多,也更加困难。这已经是一个通行的潜规则。

所以,查禁公车私用,更多的是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早在多年前,就有媒体在这些场所暗访。暗访之后,也有一些处理结论,至多是罚酒三杯,为的是打发掉媒体,对付舆论。但罚归罚,做归做,公车依旧私用。甚至有些媒体暗访之后,不是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就是因为尾大不掉、骑虎难下而自觉没趣。倒是有些地方的纪委,想通过这种暗访的方式来查公车私用,往往大有斩获,不过,至于怎么处理,那就天知道了。要没有主要领导的支持,这样的暗访,也大多是雨过地皮湿,否则,这样的招数为什么不管用呢?公车私用还是这么豪迈,还是这么不管不顾呢?

回到新闻本身。如果真要动真格的查处公车私用,有关部门的暗访,会很容易得到相关线索,甚至很容易就能抓个现行。按说,经过调查、取证、核实,对照有关条例、规定,给予处分,然后再在媒体上公布,杀一儆百,立马见效。可是,请注意,现在的程序是,请媒体暗访曝光、给有关单位施加压力,然后再来处分。这一程序的颠倒,即可见查处公车私用时,有关部门力有不逮的窘境。

不过,真能够借助于媒体,产生压力,进而推动查处,也是好事,怕就怕虎头蛇尾,遇到硬茬查不下去,然后不了了之,这样的事情我们见得太多了。其实,真要想查,也不必倚重于媒体一家,要知道,网友的监督热情是空前的,前不久网友不是高调曝光了湘潭大学门前接送学生的云集的公车了吗?遗憾的是,至今不见下文。河南如真要查处公车私用,只须发挥网友的监督热情,就可以保证线索无限。为什么不呢?是怕局面失控,还是只想打几声干雷呢?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