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刘三石 > 正文
从“论文存废”谈“改革权”问题
www.fjnet.cn 2009-10-16 08:23  刘三石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昨(12)日,记者从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了解到,之前的有些信息“是错误的”,学校不会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只会优化毕业论文设计。(10月13日天府早报)

10月11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系主任张小元称:本科论文已成鸡肋,新闻院系拟从2010年起在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而以在报上发表新闻作品、评论等有具体篇目及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来代替。一时间,各路媒体纷纷发文,或赞成,或反对。正当媒体热火朝天地讨论“论文存废”时,10月12日,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称“之前有些信息是假的,并表示学校不会取消毕业论文,只会优化毕业设计”。“先让民众兴奋一把,再迅速泼盆冷水,好像已成为国字头部门的惯用伎俩”,其实何尝是国字头部门,高校也不例外!

论文存废与否,学界、民众自有议论,笔者不愿在此提供关于“论文存废”的观点,窃以为“论文存废”引发的“改革权”问题比“论文存废”问题本身更重要。

新闻系主任称新闻系本科毕业论文已成鸡肋,改革势在必行,并提出改革构想。不管可行性有多大,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毕竟现有的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系主任公开畅谈改革,体现了其对新闻教育的忧虑,懂得反思,是应该给予掌声鼓励。但他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没有“改革毕业考核机制”的权利,要不然,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也不会在第二天发表“其言论虚假的声明”。看来,没有“改革权”,谈论再多,意见多高明,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改革与否,如何改及谁说了才算”的确是一种权利,靠这个权利支撑起来的言论就颇富有权威性。依据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的话语理论,当言语行为体现了某种权力与意识形态时,言语已转变成话语,权力越大话语权越大。相比于四川大学党委宣布部,新闻系主任的“改革言论”毫无疑问没有权威,自然也体现不出其享有的话语权。

目前坊间对“论文存废”的讨论分几大阵营:学生派、家长派、社会人士、学院派、教育部官员。在教育部官员,学院派眼里,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的观点属于“建议”,“参考意见”,甚至连“参考意见”都算不上。想想最受“毕业考核机制改革”影响的大学生,却没有丝毫的话语权,不禁令人愕然!

改革好比“切蛋糕”,“谁拿刀子”很重要,拿刀人“不知道自己分得哪一块蛋糕”更重要,因为只有在“无知之幕”的掩盖下拿刀人才能将每块蛋糕切的一样大(这里排除“改革不是赌博”的情况)。当下的教育改革,不但“改不改革”拿刀人说了算,而且持刀人还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将分得哪一块蛋糕”!几年前“毕业考核机制改革”就已进入“改革视野”,但“改来改去”还是那熊样,原因就在于利益相关者既“拿不到刀,又监督不了拿刀人”!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