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某位市民就南京长江大桥北桥以东浦珠路居民没有过江公交难题向南京副市长陆冰信箱提出了自己建议,但令该市民意外的是相关部门一直“置之不理”,始终不予答复。9月30日,该市民以“有些部门对市长信箱多次批转交办信件置之不理的行为,政府有考核督促机制吗?”为题再次发信到南京代市长季建业信箱,并就居民过江难的问题提出建议,南京市政共用局终于开始回复,但内容却答非所问,回答的是另一市民关于城东公交线路优化的问题。该市民气愤之余便将信箱内容公布上网,引来众网友的热议。(2009年10月14日人民网转自中国江苏网)
政府网站,那可是一个地方政府的门面。网站建设得怎样,网上回复的如何,都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政府的形象和威信。但是,一个简单的市民反映的问题,在遭遇长时间的冷遇并再次发信后,居然“答非所问”,令人懊恼不已。那么,如此在某些人看来可能是小事一桩的尴尬,羞辱了谁?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推行电子政务、建设阳光政府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党委政府部门在网上“安了家”,而且大多也开通了领导信箱、政民论坛、官员博客等与网民群众互动交流的平台和窗口。但是,小曲好唱口难开。在浩瀚的网络海洋中,一些政府网站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逐渐地称为了一条网络死鱼,领导信箱开而不通,政民论坛有人发贴无人回复,官员博客也成了“空壳”一个,在如此等等不尽如人意的背景和环境下,出现像南京市这样的市长信箱答非所问,也就不足为奇、不足为怪了。
实体政府也罢,网上虚拟政府也罢,其服务的对象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党的性质和宗旨和决定了党委、政府、部门、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但是,这样的要求、这样的素质、这样的觉悟、这样的纪律,却常常被我们的一些党政部门、党员领导干部、一般工作人员给淡忘或歪曲了。他们的情、权、利,常常为的是小团体、小个体,而不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其责,而是心往别处想,劲忘别处使。工作中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敬畏感。满足于马马虎虎、得过且过。试想,对于领导信箱的信件受理、交办、回复,如果相关领导、相关同志,能够再多一点责任心,再过细一点,再认真一点,再严肃一点,怎么可能出现答非所问的尴尬局面呢?再比如,一些地方在一时间开通的官员博客,又怎么可能称为所谓的光有名称而没有内容、光有空壳而没有灵魂的缺“心”少“魂”的空壳博客呢?因此,要使党和政府能够在网上有一个良好的形象,离开责任心,一切都是免谈。
网上办事、网上公开,本来是便民利民的好事实事,但是如果网上办事不畅、网上公开不力,则会使群众寒心伤心痛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项权力、任何一种制度,都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监督机制作支撑、作保证。对于南京市出现的市长信箱答非所问的情况,有网友直接怀疑这是市政部门直接粘贴复制的结果,更多网友对南京相关部门的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并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希望工作上应该出台相关考核督促机制。南京市长信箱作为沟通政府和群众的桥梁,应该认真细致的处理市民的咨询和建议,但此事件反映出了政府部分相关职能部门并没有真正重视老百姓的诉求,出现这种“答非所问”应该不可以用工作失误可以解释,而应该追溯到我们的工作机制是不是很健全,我们的监督机制是不是很完善。不在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上找原因、想办法,只是再重新答复一下,或者只是简单地作一个致歉或说明,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形而上学的工作和处理方法。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这句话,想必很多政府工作人员都很熟悉。但是,能够真正将其落到实处的恐怕并不是全部。在信息化时代和网络环境下,群众有了需求,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到网上去说、去找,而政府部门、党政官员,能不能在第一时间在网上作出正确合理得当的回复,是落实“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直接体现和具体要求。但是,一些官员和工作人员,却认为那是不能和大项目、大工程相提并论的小事、小情,于是拖拉、怠慢、漠视,成了一些地方部门单位工作人员的“通病”。殊不知,不能把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小”事办好的干部,也未必能把其他其自认为的“大”事办好。群众需要务实的干部,而不需要总是把党章、党纪、宗旨、信念等挂在嘴上的呱呱嘴干部。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不害怕犯错误,也允许人犯错误。市长信箱答非所问,对当事人来说,可能是想都不敢想的坏事恼事,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对待,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和防范,则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我们不但要知错就改、即知即改,而且还要改在地方、改在要害、改出成效。打蛇要看七寸,打板要打痛处。否则,应付一下,就不仅仅是羞辱耻辱那么简单的事情了,而会变成千年之痒、万年之痛了。
- 2009-08-24挂羊头卖狗肉的市长信箱很扯淡
- 2008-09-03对“市长信箱”的迷信究竟到几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