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孩子的烦恼与美育的缺失
www.fjnet.cn 2009-11-14 08:48  龚丹韵 来源:解放日报    我来说两句

在层出不穷的新闻面前,不难看到学子可以因为一点小事就轻生,夫妻为了一点口角就铸成大错。甚至不少白领喜欢捏碎方便面、深夜逛马路,发明了千奇百怪的减压招数,却仍然难以排遣心灵的空虚和精神的重压。他们大多是拥有正常语言能力,甚至高学历、高逻辑能力的人。在学校和家长的精心教导下,他们也许早早学会了如何发挥理性面对运算,却从来没有学会如何控制情绪、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某种程度上说,拥有丰富的心灵、健康的人格,学会如何感受生活,才是让一切知识学习有意义的前提。而艺术,则是与人的心灵最贴近的领域。难以想象,一个人如果只知道逻辑运算,却无法体会“一花一世界”的美好,无法感受色彩和生命的灵动,那样的人生会多么枯燥乏味,而那样的“普通人”组成的社会,将会多么缺少创新能力和文化朝气。尤其对未来的社会形态来说,技巧的工作可替代性越来越大,而艺术和文化创意却是千金难买。如果说社会的诸多弊症,都可以归结为劳动力人口素质,那么当下而言,我们的人口素质不高,主要不在于识字率,而在于美育方面的教养严重不足。

把一个九岁的女孩逼到写保证书,这样的教育一定存在问题。但是舆论群起而攻之的前提,却是把艺术当做多余的特长,这样轻视美育的思维惯性,也是有问题的。冯友兰认为,好有两种,一种是“内有的好”,一种是“手段的好”。人生大部分痛苦,或者是因为“手段的好”枯燥乏味,或者是因为穷尽手段也没法达到“内有的好”。

而解决痛苦的方法,就是把一切都当做“内有的好”。换句话说,唤醒人们对“内有的好”不懈追求的心灵,才是人生意义之所在,才有可能找到解开人生困惑的答案。所以,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想要教会孩子获得人生快乐和生活意义,滋养心灵的美育是绝不可抛弃的内容,这和学习语言几乎同等重要。只是得看家长的教育心态是否足够从容,启蒙方法是否足够高明。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