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在湖北省“身边的科学大赛”中获一等奖,2007年未参加中考直接被武汉二中网招,高中阶段获“市三好学生”称号……昨日(11月19日),我省首名中学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的学生宋轶凡在武汉二中公示后,引起全校师生热议。(《长江日报》11月20日)
这是北大2010年自主招生中推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以来,第二位中学校长推荐的人才,就在前一天江苏省南师附中王占宝校长举荐给北大的学生匡超,也引起舆论的关注,不过许多人似乎对校长推荐的人才十分优秀而不满,因为即使校长不推荐这些人,他们也能通过高考考上北大清华,而且他们也不一定心甘情愿地被推荐去北大,这样一来,就让那些偏才、怪才失去了被推荐的机会,宝贵的名额显得浪费了。
总之,这让手握推荐权力的中学校长们左右为难,一方面大家都想看到校长实名推荐出一些偏才、怪才,能够像伯乐那样发现高考无法筛选出的千里马,一方面却又对推荐制持怀疑态度,担心许多人假借推荐的名义成为权贵子女的终南捷径。这样一来,校长们推荐一个优秀的大家都没意见的人吧,人家会说你没有魄力,缺乏眼光;推荐一个貌似千里马的人才吧,人家又会说里面藏有不可见光的交易。
在笔者看来,这样似乎有些过于苛求中学校长,一方面,那种公众渴望看到的像吴晗、钱钟书这样的偏才并不常遇到,总不能为了推荐而人为地制造偏才、怪才吧;另一方面,即使校长举荐出像吴晗、钱钟书这样的偏才、怪才,他们最终成为大师也要经历多年的历程,我们也无法在当时就看出他们将来的成就,所以这注定是一个受到争议的过程。
再者,按照规律来看,那些学习偏科的人中最终有吴晗、钱钟书这样成就的人才也是少数,相信与吴晗、钱钟书同时代的人中,也有不少人和他们一样破格录取的吧,现在我们也看不到他们留下的足迹。
所以我们应该对推荐制度这种新生的制度持一种宽容而不纵容的态度,也许校长们推荐出的并不全都是会取得极高成就的偏才、怪才,但我们要相信校长的眼光,给他们发现千里马的机会。另外,在推荐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外力的监督,让他们不能有私心,谋私利,真正发挥出制度的推荐功能。
- 2009-11-20中学校长为何主动放弃“推荐权”?
- 2009-11-20校长为何不做偏才的伯乐
- 2009-11-19只“锦上添花”的“校长实推”是重复建设
- 2009-11-18以“校长推荐”为起点走出信任的囚徒困境
- 2009-11-18校长推荐只是“例外”而非“惯例”
- 2009-11-17校长们敢推荐怪才上北大吗
- 2009-11-17实名推荐制,多少家长要踏破校长家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