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传统小吃译洋名,怎样才好听?
www.fjnet.cn 2009-11-24 09:50  苏宁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西关小吃又遇到了新难题。外国游客不远万里来寻找地道的广州小吃,主人却张口结舌不知如何是好——怎么介绍小吃的名称?简单的办法,是拍下图片,让他“看着办”;复杂一点的,就是荔湾区旅游推广中心正在做的,给这些小吃起个“比较好听的”洋名。

洋名怎样才算“比较好听”,这个难说。像《围城》里的李梅亭,就觉得“芝加哥”这个中文译名不好,应翻作“诗家谷”才算雅。

更让人发愁的,是这些洋名是否贴切。像“皮蛋瘦肉粥”还好办, “云吞面”就有点难度了,“艇仔粥”如果翻译成“坐在小船上喝的粥”,老外会不会满街找“小船”?至于“状元及第粥”,估计会难倒一大批托福考600分的。最值得担心的还不是外国客人,人家反正是头一回听说,洋名再古怪,可以只当听个新鲜,没准还胃口大开。怕的是文化内涵过于丰富的洋名,让广州人都不知所谓。试想,如果一个外国客人问“哪里有坐在小船上喝粥的地方”,估计大多数广州人都只能说“mou”。

个人建议,传统小吃的名称来源太复杂,与其硬给它们安个别扭的洋名,何不直接用汉语拼音表示?洋快餐进入中国的时候,人家就没担心国人不懂什么叫“汉堡”、什么叫“比萨”,也没有翻译成“夹心面包”、“上面有菜的烧饼”。过去,西关小吃没有洋名也可以“闻名中外”,又何必担心外国客人不明就里?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