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视剧《蜗居》因为用写实手法讲述了城市白领在高房价现实困境下的挣扎而引起了观众极大共鸣。有人感叹,高房价“招安”了一代人,也“绑架”了一代人,他们的理想、责任和信仰因为高房价的压迫,变得狭隘贫乏,缺乏想象力,缺乏冒险精神;也有人表示是某些人咎由自取,他们在扭曲的消费观和恐慌性心理下“自愿”成为房奴。(11月30日《深圳商报》)
不买的话,眼睁睁看着房价上涨,眼见着手里的钱离买房的目标越遥远;买的话,则沦为房奴,每月恨不得把硬币掰成两半使,连吃一个星期拉面,还真是房奴生活的真实写照。应该说,高房价之下,买与不买其实都令人纠结,不买有不买的懊悔,买也有买的痛苦,顶多不过是“白天不懂夜的黑”罢了。
高房价固然让房产投机者赚得盆满钵满,同样也加剧了购房者的焦虑心态,不过,房价再高,饭总得吃,觉总得睡,日子也还得继续过,假如因为高房价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甚至在高房价的压迫下人性都遭遇扭曲,恐怕也说不过去。无论如何,如今的时代,毕竟还没有到不买房便没法活的地步,这个时候,或许更需要人们的理性判断和抉择。很多时候,身处高房价之下的“蜗居时代”,调整自我心态与调适生活方式,或许是作为个体的人们可以选择的自我救赎方式。
不过,无论是被房子“绑架”,还是由于自身的过于焦虑,当城市白领的蜗居式生存成为一种普遍情形,甚至引发极大的共鸣时,恐怕还不能全拿国人的购房观念说事儿。无论如何,居有定所的愿望恐怕算不上奢侈,安居心切更不能被扣上焦虑的帽子,这些愿望其实不过是朴素的生活观念罢了。某种程度上,既然中国人存在着购房焦虑,恐怕也更多与住房保障的缺失不无关系,房子可以不买,但却不能不住。在新加坡等国,廉租房的供应相当充沛,大学毕业生即便不买房,也可以低成本地享用环境、条件各方面都相当不错的廉租房,而我们的大学毕业生要想租上相对宽松、环境好点的房子,每个月的开支恐怕不会低于一千元,如此成本,还真是接近购房贷款了。从经济角度讲,与其花大笔钱去租房,倒真不如一鼓作气买房。
可见,国人的购房焦虑,其实并非天生如此,之所以会产生如此“蜗居式生存”,住房现状与住房政策倒是应当首先反思。
- 2009-11-29迪拜危机是房地产泡沫魔咒的“蜗居版”
- 2009-11-29《蜗居》给社会的伤口撒了一把盐
- 2009-11-28《蜗居》,精神高地的又一次“沦陷”
- 2009-11-26谈谈《蜗居》引发的几大社会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