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也谈“文化赤字”
www.fjnet.cn 2009-12-04 08:49  黄 晴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最近,一些媒体就中国在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中严重“入超”、“文化赤字”很大的问题,再次展开了讨论。

“文化赤字”问题是中国近现代的一种历史现象。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农业文明在西方的工业文明前吃了败仗,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西方的现代文化前吃了败仗。中国整个近现代史,就是围绕这一背景展开的。面对这一亘古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文化人既怀有文明衰亡断绝的深刻忧惧与痛苦,也滋生出向西方学习,维新变法革命以图存的愿望和要求。中国的“文化赤字”问题,从这一时期就开始了,对“文化赤字”,似也不宜做善善恶恶的绝对价值判断。在中国,“文化赤字”的出现有历史必然性,在特定意义上,也是一种后发优势。

从某种意义上看,文明和文化的生成是人、社会与环境之间反应与互动的结果。人和社会都是历史和文化的产物,他们都会以既有的文化属性对环境做出反应,但是,当这种反应是无效或低效时,文化自身就不得不更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华文明延续了几千年,同中国的农业文明高度发达有关,也同中华文明的适应、包容、变革能力较强有关。

今天,“文化赤字”问题的提出又有了新背景。今日之中国,在工业文明的进程中有了相当的进步,中国成了制造业大国。在器物文明层次,中国有点输出国的模样了。但在创新能力、精神文化层面,中国是明显的入超国。西方有人认为,文化就是权力,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认为,中国不是超级大国,重要的依据就是中国不具有强大的文化传播力。中国并不追求权力,但总要保障应有的权利。因此,在中国经济取得较大发展时,“文化赤字”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