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后来,发现家里的儿子女儿,也喜欢上西方的种种,而且好像不是为了吃白食,只不过是为了让班里的同学,身边的伙伴向自己投来几个羡慕的眼光。而他们的心里对圣诞节等洋节日还真有几分的喜欢。再再后来,看看孙子孙女,糟糕,好像真爱上了这个洋家伙,这个时候,吃白食的爷爷都会急了,不时会说:你别忘了你是中国人!甚至透点底,爷爷当年信这个,是为了骗吃骗喝,当不得真啊。
可是怎么说也没用,孙子辈在这样的气氛中长大,并且每一种文明,总可以挖掘出让人感动的因素,因此,他们彻底地,义无反顾地爱上了这一切,有些还真的不拿自己当中国人了。笔者甚至相信,别说欧美现在还富强,即使他们沦落为非洲那样的贫困落后地区,还是有些中国人会一如既往地热爱英语,热爱英美文化,热爱圣诞节,这就是时间的力量,就是文明传播的惯性,就是生活方式在一定范围的深入甚至扎根。
有一句话,“当一个女人想爱上一个有钱的男人,她总能找到与钱无关的理由来爱上他,而当她要离开一个没钱的男人,也总能找到与钱无关的理由来离开他”。现实生活中并没那么无情,大多女人在男人有钱时爱上他,但是落魄后还是可以共患难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然后才可能会离开他。文明也是这样,外民族会在文明极盛时走近它,衰落的时候,也不是所有人不约而同地一哄而散,有的走的早,有的走得晚,走得晚的,也就成了人们所说的遗老遗少。这就回到前面说的,即使没办法象他们爷爷一样骗吃骗喝,还是有人会真心地爱着这个文明。
于是每年圣诞节,总有人要狂欢,包括那些他们爷爷没吃到白食的,也仿佛笼罩在某种更高贵的气氛当中。并且这种狂欢,也只是心仪西方生活方式的一个小小缩影。历史上每次文明的蔓延,大概都是如此演绎吧。这个过程有的温和一点,比如古中华文明;有的野蛮一点,比如八国联军带来的一切。反正到了最后,肯定没几个人记得当年骗烤地瓜的初始目的,也没去计较这个文明,是不是还象当初那样代表着压倒一切的力量。
狂欢一下,可以,喜欢一下,也可以,但是要记得,当年学这些,仅仅是要白吃一两个烤地瓜而已,别太当真。现在“最好”的时期过去了,靠这一些已经吓唬不了人,骗不了地瓜,纯粹想自己高兴一下,没什么,只是莫太执着,不要当了人家的遗老遗少。
- 2008-12-26圣诞之夜,中国人又一次被"睡"了
- 2007-12-24圣诞来临 要抵制洋节吗?
- 2007-12-21让幼儿园孩子去四星酒店过圣诞,培养什么?
- 2007-12-1810万元圣诞大餐,请谁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