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桩普通的社会事件,引起沪上不少媒体的兴趣:宝山区绿洲花园小区内一男子在车内遭围殴刺臀。之所以引来众媒体热炒,只因男子座驾为一辆宝马车。不少媒体因此将之冠以“宝马男”:“宝马男”车中被刺疑为生意纠纷寻仇;甚至还有媒体八卦出内幕:“宝马男”在上海做服装生意,自己有一辆奇瑞轿车,“那辆宝马轿车是女友小姜家里的”云云。
此前不久,南方一家媒体爆出“宝马女掌掴奥迪男 小擦碰纠缠六小时” 新闻。报道称,一宝马车与一奥迪车发生轻微擦碰,宝马车女司机下车后扇了奥迪司机一耳光。并称,宝马司机动手,只因对方一句“你的宝马不如奥迪贵”太伤人。
“宝马”已然成为这几年各地新闻的“新宠”。北京有“宝马男”与女友吵架而撞墙的新闻,上海有男子借宝马车会女友撞死男童的事故,浙江台州市天台县一辆宝马5系轿车撞死母子两人,报道还称肇事宝马车是按揭购买的……
宝马车成为新闻“关键词”,皆因其重磅的含“金”量。如果是一般的车型引发的交通事故,也便作罢;碰到宝马车,便有了新闻价值。不仅宝马车,当下不少新闻事件中,含“金”量成为显眼的标签:杭州“富二代”撞人、广州富翁校园征婚……只有一沾“富”的边儿,普通的社会事件立马拥有了夺人眼球的新闻“价值”,成为各大媒体争相追逐报道的题材。
含“金”量标签的问世,还直接影响了媒体的思维:但凡交通事故发生,先看有没有“宝马车”参与;但凡酒后驾驶,先探听是不是富翁所为……于是,新闻有了新的“出身”论:无论是小夫妻吵架还是寻常车祸,本来鸡毛蒜皮的社会新闻,只要搭上“宝马车”、“奔驰车”、“别墅”,就上得了版面;不管是校园征婚还是政府培训,只要是主人公是“富二代”、富豪、名人,再荒诞无稽的无聊事,都成得了卖点。
新闻媒体过度偏爱含“金”量,更偏爱其负面新闻,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媒体对“宝马”群体的“恶性”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大众心态的一种投影。不少人对财富渴望而不得之后,产生一份心理抵触,于是新闻媒体追逐名人、富人的负面新闻,常常颇有市场。但是,很多时候,“从众”心态并不一定正确。我们反对金钱至上和物质崇拜,但这并不意味着,戴着有色眼镜去对待富裕群体就是合理的。隐私权之争、侵犯名誉权……近年来不断增加媒体官司,已经为媒体追“名”逐“利”敲响了警钟。
更有趣的反讽是,媒体重含“金”量,反而时常被“金”所困———媒体借名人明星和富豪制造卖点,最后也正是因为这个图谋而被“反利用”。不少明星甚至“准明星”新闻,到最后不得不承认,是制造新闻事件借媒体炒作来提升自己身价;富二代校园征婚,媒体也“被利用”来扩大影响。媒体捧也好骂也罢,真真假假,读者难辨。搞到最后,新闻报道在读者心目中变成“故事大王”,还靠什么立身?
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毕竟,媒体不能仅仅把自己当成某些大众心态的“投影仪”,更不宜陷入某种“标签式思维”的一再重复。媒体是现实的反映者,更是社会价值观的引导者和理性思维方式的倡导者。
- 2009-12-18打酱油也可以开宝马
- 2009-12-15开着宝马卖稀粥,体验的啥生活
- 2009-11-25自行车有时比宝马更“夺目”
- 2009-06-15“奔驰宝马成公车”不是关键
- 2009-06-14采购公务车,要宝马更要“红旗”
- 2009-06-14宝马公务车的价值底线是公用
- 2009-03-31假如一万把扫帚对阵宝马……
- 2009-03-20开宝马可领低保,无厕所能挡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