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招生如何走出“掐尖”惯性
继上海4所大学自主招生考英语不考语文引起广泛争议之后,北大和清华又爆出自主招生互抢生源的新闻。(《京华日报》2010年1月27日)
大学之间互抢生源,早已见怪不怪了。但在大学自主招生改革如火如荼进行时,大学仍然堕入抢生源的惯性,倒有点令人诧异。
中国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的招生,最主要的弊病就是“掐尖”。高考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录取从高分到低分排队……给世人的感觉是层层掐尖,仿佛唯有分数冒尖的才是人才,其它则是庸才、非才。
“掐尖”法招生的惯性思维存在两个误区:一,尖子到底是不是才?是真才还是假才?二,教育是为尖子服务还是为大多数人服务?
谁都知道,当今世界一流大师诸如爱因斯坦、牛顿、华罗庚……他们中学时代乃至大学时代,学业成绩并不突出,算不上学业尖子,但他们最后还是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相反,自中国78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年年热炒的高考状元不在少数,可又有几人最终成为同时代耀眼的科学明星?
可见,“掐尖”是掐不出人才的。真才的培养除了学校因素外,还有更重要的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
相关新闻
- 2010-01-15法国重点大学招生改革争议的背后
- 2010-01-26既是自主招生不考语文又何妨
- 2010-01-26六高校自主招生为何不考语文
- 2010-01-18自主招生,别再“刁难”孩子了
- 2010-01-26自主招生不考语文:阿Q新年现身?
- 2010-01-22自主招生联考目的是选拔超人吗?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