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动物,离不开“生活”这本教材!
下个月开始,国内首部中小学动物保护校本教材《动物保护》将走进厦门中小学的课堂。据悉,目前厦门已确立首批实施学校共有14所,包括5所小学、8所中学、1所中专。小学的上课对象是中高年级的学生,而中学则是初一年级,每两周一课时。(3月22日《海峡导报》)
国外有关动物保护的课程已相当成熟,关爱动物已然成孩子的道德自觉,而这方面的课程教育在国内还是空白。可以相信,这本教材的问世,有助于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做一个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爱心使者。
然而,单纯把动物保护的重任寄托于一本教材恐怕不太现实。毕竟,除了学校外,社会也是一个大课堂。俗话说“行动远胜于说教”,社会上虐待动物的现象更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它的出现是对孩子们的一种错误诱导。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去年12月13日《海峡导报》就曾报道:为了给五年级的王同学补身子,亲戚居然送了只猫头鹰,不想王同学却哭了:“这是国家保护动物,老师、电视上都说过,不能吃的,我不吃!”当即给爸爸打了电话,爸爸夸她懂事,并说不吃了。
幸亏王同学的觉悟比身旁的大人都高,若是个冷漠、嘴馋的孩子,猫头鹰恐怕早就成了 “肚中餐”。可是,生活中大人带头虐待野生动物的情况还少吗?这更给我们一个警醒:大人带头虐待动物,其负面效应远远超出了虐待动物本身。因为它是一本反面教材,或能消弥苦苦实施的学校教育。
家庭拿野生动物当营养品、饭店靠珍稀动物揽客的屡见不鲜,这种社会氛围不净化,大人自身不能以身作则,一味要求孩子自觉保护动物,再多的教材恐怕也无济于事。
相关新闻
- 2010-03-22国内首本中小学动动物保护教材走进厦门课堂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