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等14部委联合对《生态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调研工作正在进行。调研中,专家组发现了诸多令人震惊的问题。《条例》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教授汪劲透露,沿海地区疯狂的围海造地和临海工业造成的海洋生态破坏非常严重。(见2010年7月13日中国新闻网)暂且放下临海工业对海洋生态的破坏不表,仅就沿海省市疯狂围海造地的问题,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按照《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海域使用管理法》规定,造地50公顷需报请国家批准,但现在每个沿海省市都在违法进行围海造地,且一造就是上百上千公顷。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我国围海造地2033公顷,2007年达到了13425公顷,5年间增加了5倍多。为规避相关法律约束,各地采取了“化零为整”的办法,即首先进行围海造堤,每次不超过50公顷,圈起来后再填平,最后形成大面积整体。
沿海地区所以热衷于围海造地,主要原因是建设用地的紧张。一方面要发展经济,另一方面不准触碰基本农田,即便占用耕地,还要涉及拆迁补偿等,围海造地则节省了征地成本。还有一个原因是受高额利润的诱惑。据汪劲教授介绍,填海造地每亩的成本在20万元左右,卖给开发商最低能拿到500万。深圳造地的个人将地进行公开拍卖,1亩地拍到2400万。
沿海地区疯狂围海造地,虽然短期内解决了建设用地紧张问题,但却带来了诸多危害。无节制地围海造地,加之临海企业大量向海洋排污,必然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包括生物多样性降低,渔业资源减少,赤潮危害加重,等等。今年3月,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举资120亿元,在广西防城港市筹建总规模超100万吨的造纸项目,就是我国临海工业威胁海洋环境的一个缩影。近海海域生态受到破坏的另一个直接的后果是,渔业资源大量减少,渔民生活无法保证,不得去遥远的深海去捕鱼。
我国海洋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保护海洋环境,对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民健康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愿国家环境、海洋、海事和渔业等行政主管部门能够采取联合行动,强化监管力度,不能让违法围海造地继续疯狂演绎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