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赞同冯小刚用诺贝尔奖作唯一指标,给出“中国100多年无大师”的结论。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国人称之为“三钱”。“三钱”是中国现代科技界的杰出人物,是其所在领域的领军者,也是世界顶尖的科学大家。他们堪称大师。“三钱”已逝,人们感慨科学界后继何人?——当钱伟长教授7月30日早晨在上海逝世之时。
看到纪念文章《钱伟长在上海大学当校长不拿工资没房子》(《广州日报》7月31日)的标题,非常好奇:不拿工资,吃什么?没房子,住哪里?大师也是凡人,吃住在人间;不是神仙,在琼楼玉宇,不食人间烟火。然而,通读文章,也没知道钱伟长在上海大学当校长30年期间,吃穿住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如果文章不提工资和房子,作为读者会想当然认为,上海大学会腾一套房子,并发一份工资。
甚至都不会引起思考其工资和房子这类简单问题,毕竟这个校长职位是邓小平亲笔批示的。
既然文章的题目如此突出这位校长不要学校的工资和房子,那么就必然引起部分读者的好奇心,校长的工资和房子是在哪里解决的。哪里都不解决的话,似乎不可能;钱校长岂能不吃不睡?倘若在别处解决了,那么这篇纪念文章,似乎也不必要突出钱校长不要所在学校工资房子事。
若此,媒体为什么要突出钱校长不要工资和房子的事?似乎值得玩味。是否是突出钱校长的高风亮节?然而钱校长的高风亮节,在于放弃美国的优厚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祖国效劳,而不在于不领上海大学的工资和房子啊。大师也好,英雄模范也好,虽然其不追求奢华享受,但是吃穿住还是其生命延续的必要条件,再怎么高风亮节,也无必要不领工资不要房子的。
其实,不仅是媒体,而且是整个社会,还没跳出“精神代替物质”的思维陷阱。似乎英雄模范、伟大人物都是不应该考虑个人物质要求的。好像他们一谈到钱财,一谈到物质,就不再崇高、不再伟大、不再高尚。舆论导向还停留在舍弃合法个人权益、甚至违反基本人伦事理的水平。譬如时见带病工作、放弃休息,就比及时治病、合理休息更受提倡。再如亲人病危放弃探看而一心扑在工作和事业上往往更受推崇。
- 2009-11-12“钱学森之问”并非无解
- 2009-11-12“钱学森之问”答易行难
- 2009-11-10钱学森的“争”与“让”
- 2009-11-09钱学森见“万人同浴”肯定会摇头
- 2009-11-06钱学森的爱心、忧心和担心
- 2009-11-04追忆忘年校友钱学森
- 2009-11-04从钱学森的“原则”中感悟到啥?
- 2009-11-03还应记住钱学森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