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买基本药物,500元内“免费”,自8月1日起,该医改政策在厦门38家公立基层医疗机构通用;新政旨在引导更多市民“看小病不出社区”,分流大医院的压力。但是记者调查发现,一周多来,岛内外的社区医院的门诊量仅有1—2成的回升。(见8月份11日的《海峡导报》)
回社区医院看病的回升率低,说明没达到推出看病“新政”的目的。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如买基本药物,500元内可“免费”,虽然省钱了,但限定所买药物必须在《国家基本用药目录》之内,而这种“免费”的医药品种不多,患者选择用药的空间小,导致许多患者从社区医院又回到了大医院;社区医院“专家太少”,患者担心一般的医生看不好病;社区医院的“医疗设备一般”,一些检查项目不能一次性做完,周转几趟让患者感到很麻烦;还有社区医院的“药物不够齐全”,开药取药也让患者比较费周折。等等这些原因的一个根源,就是目前是患者到医院找医生看病,而不是医院、医生找患者看病。正因为这种医疗服务方式没有根本性的转变,以致医院、医生不能把患者当上帝,不能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自然滋生出患者对医院、医生不满的现象。即使推出1000元内看病免费,还不是照样有患者对社区医院不满?可见,要想让患者满意,要想避免患者扎堆到大医院看病,要想根治“看病难、看病贵”等现象,就必须以患者为中心,从转变医疗服务方式着手,推行家庭医生服务制度。
实践早已证明,推行家庭医生服务制度,是融恰医患关系,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已经越来越受广大患者的关注。甚至有人大代表提议,在全国建立家庭医生制度,还提出了建立三个层次家庭医疗服务体系的设想。在国内,武汉、深圳等地的试验已证明,家庭医生服务制度是医疗服务改革的大方向。如武汉市开展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历经两年试点,目前已建立了1095个“家庭医生”团队,全市每个社区都有家庭医生提供服务。在国外如丹麦,家庭医生服务早已深入到全国的每个角落。其宗旨是“小病不出门,大病有指导”;而我国推广的社区医院是“小病不出社区,大病进大医院”。相比之下,哪种医疗服务对患者有利,不言自明。
我国地广人多。老百姓需要家庭医生。特别是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推广,我国人口的老年化加剧,老百姓更需要家庭医生。尤其是在“看医难、看病贵”的背景下,更需要采取坐诊服务与上门出诊服务两轮驱动的医疗服务方式,从而把上门出诊服务的家庭医生服务制度推向深入。毕竟,医疗服务改革的一个原则,就是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患者选医生是医疗服务改革的方向。而这需要从细节上体现,大到医疗服务制度的设计与实施,小到一个座位、一电话问候都得替老百姓考虑。为此,在我国推行社区医院的同时,不妨着手推广家庭医生服务制度,真正为老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周到、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以实现医疗体制改革的目标。
- 2010-06-24药品定价机制改革能否解决看病贵?
- 2010-04-23“按帖看病”背后的医疗投入焦虑
- 2010-01-29“看病贵”顽疾的病根儿在哪?
- 2010-01-25拿“住房公积金看病”是道民生错答题
- 2009-12-08实名预约挂号,能否医“看病难”痼疾?
- 2009-11-24谨防“涨诊费降药价”让看病更贵
- 2009-11-23看病贵因为个人支付比例过高
- 2009-09-03院长看病都叫苦不迭,普通患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