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由老将军为“韬光养晦”正名想到的
www.fjnet.cn 2010-09-20 10:00  侯文学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由老将军为“韬光在9月18日“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国防大学教授熊光楷上将在演讲中,不讲军事讲藏书,给听众带来别样感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再次为“韬光养晦”正名。(见2010年 9月19日《羊城晚报》)熊光楷上将这一做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邓小平上世纪提出的重要外交战略思想。我国去年9月出版的第6版《辞海》中,首次增加了“韬光养晦”的辞条,其意解释为“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熊光楷上将认为,韬光养晦的核心含意就是不要锋芒毕露,特别是自己有才能的时候更不要太张扬自己的才能,保持低姿态,这是中国人做人的传统。

美国政府在2003-2009年有六个年度的《中国军力报告》中,却把“韬光养晦”翻译为“hide our capabilities and bide our time”,意思就是“掩盖自己的能力,等待时机东山再起”。此后,国外还有一些英文书籍或文章进一步翻译成“隐藏能力、假装弱小”,或者“隐藏真实目的”,“隐藏野心、收起爪子”等,其潜台词无外乎说“韬光养晦”是中国在特定的国内外形势下所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是在“隐蔽自己的真实意图”,“等待时机成熟再出手”。西方或因含有某种政治意图,或因不真正了解中国文化,或因翻译上的原因,显然歪曲了中国和平外交战略方针的内涵和实质。

中国成语内涵被曲解,在外交上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苏两国边境谈判代表团在谈判中,就曾发生过误会。中方发言中曾经用过“作茧自缚”、“得陇望蜀”之类的成语。没想到在下一次会议上,苏方的发言中提到中方对苏方进行了“污蔑”,把他们比作虫子,说他们竟对陕西和四川提出领土要求。中方人员听后莫名其妙,后来才知道这是苏方译员直译那些成语造成的误会。

中国成语内涵被曲解,还容易造成战略上的误判。正因为如此,熊光楷上将在出国访问和参加国内外一些学术交流活动时,多次就“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战略做过解释和说明。2006年,我国外交学会代表团赴美访问期间,在与美前国务卿舒尔茨、基辛格和前驻华大使芮效俭等会谈时专门提出,美国政府在《中国军力报告》中对‘韬光养晦’的翻译是错误的,美方应当重视这一问题,避免因此引发双方的战略误判,影响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大局。

中国的成语是经过几千年历史凝炼而成的,文字精练,言简意赅,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和翻译上的困难,在外交场合还是少引用为宜,若引用了则须解释清楚,一旦西方做了错误解释,则须通过适当机会和一定方式尽快解释清楚,以避免造成误解和引起不良后果,这大概并非杞人忧天。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