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中产阶层不应耽于“幻影”之中
www.fjnet.cn 2010-11-30 08:55  马红漫 来源:南方网    我来说两句

你属于中产阶层吗?对都市白领而言,这的确是个标准模糊的问题。近日,有日本媒体认为,中国庞大的“中产阶层”很可能只是一个幻影,因此许多日本公司把发展希望寄托于中国“中产阶层”身上,这种想法不切实际。

近年来,围绕中国中产阶层的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夹杂着或乐观、或悲观的各种思绪扑面而来。而在其背后,则是中产阶层群体所代表的消费潜能与社会稳定,是经济全球化格局下外商投资取舍的标杆。但更应该看到的是,在收入、地位等外衣包裹之下,中产阶层更多是一种责任意识的凝聚。就此而言,我国中产阶层的培育仍处于初期萌动阶段,包括完善福利体系在内的制度体系构建仍然任重而道远。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之相伴的中产阶层崛起问题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波士顿咨询公司最新发布报告称,目前中国中产阶层家庭所占比例为24%,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51%。该机构将中产阶层及富裕消费者定义为扣除税收和通胀因素后家庭年收入在6万元以上。这一预测似乎迎合了都市白领的自我判断,一项社会调查显示,50%以上的受访对象认为自己是中产阶层中的一员。许多人将生活中的时尚品位与奢华享受等同于中产阶层定位,甚至将“喝星巴克、逛宜家”视为中产阶层的符号。在如此盲目乐观情绪语境下,日本媒体将中国中产阶层与“幻影”二字直接联系,形成了天壤之别的论断,呼唤着各界对中产阶层概念的冷静思考。

其实,各方对中国中产阶层认识的巨大差异,源于其定位模糊。从发达国家人口结构分布看,以中产阶层为中流砥柱的“橄榄型”社会,推动着经济的良性循环与社会治安的稳定和谐。美国在后金融危机时期,针对中产阶层税收也被奥巴马政府视为提振经济的重要抓手。当然,国外中产阶层往往在收入中表现出一定的共性。但反过来说,收入水平并非衡量中产阶层的全部。虽然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接连攀升,但包括环保、慈善等在内的意识层面构建却表现滞后。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开大排量汽车在国外一些国家被视为羞耻的事情,车主甚至感到犹如随地吐痰被发现一样狼狈;而在国内,大排量车却演变为炫富工具,街头轰隆隆的车鸣声会引来众多羡慕的回头注视。透过如此细节对比,我国难言已诞生了真正庞大的中产阶层群体。

国外实践表明,中产阶层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经济增速则只是其中的要素之一。日本在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人逐步被代入中产阶层群体,并成为该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日本“十年收入倍增计划”曾拉动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在15年时间增加了2倍,而企业通常采用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度,在带给工薪阶层良好收入预期的同时,也让他们保持了稳定、平和的心态。此外,日本已实现了医疗保险全面覆盖、公立学校高中以下基本免费的保障体系,并在城市化进程中关注失地农民的利益,出售土地后的农民依靠手中的原始资金进行投资,生活优裕稳定。同日本相类似,瑞典中产阶层的培育进程也是与福利制度构建齐头并进。瑞典社民党于1932年在大选中获胜,在随后四十多年的执政历程中受“福利经济学”影响创建了一套被誉为“瑞典模式”的福利制度。随着全民就业、全民养老金、全民医疗保险、全民免费教育等计划的渐次落实,瑞典进入到了“黄金发展期”。

相形之下,我国保障体系建设滞后、收入分配不均等因素成为了培育中产阶层的“短板”。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动辄数百万元的房价让月入万元的高级白领黯然;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士为预留医疗、教育等庞大开支而在消费中精打细算;未来养老何去何从也成为都市人的困惑。同时,社会财富向少数群体迅速集中的态势加剧了贫富分化,矿产、土地等成为暴富群体的资源载体,协助其迅速将巨额资本红利揽于怀中。当综合考量职业分布、收入水平、消费方式、主观意识等方面因素之后,中国社科院此前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全国中产阶层仅占总人数的2.8%左右,这与日前日本媒体的判断如出一辙。而尚处于发展幼稚期的中国中产阶层,着实无力承载拉动消费、提振内需的重任,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也因此而失衡。

“有钱人”并不是中产阶层的代名词。只有那些怀揣社会责任与强国梦想、生活富裕的中产人士,才是国家的中坚力量。打响中国中产阶层的“保卫战”,不仅需要社会保障体系的全方位呵护,而且也需要家族传承的思想沉淀,而这些因素都难以一蹴而就。认清自己好过盲目自大,日本媒体的报道虽然刺耳,但中国如果击碎了中产阶层“幻影”,反而才有可能激发制度促进的潜力。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