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名教授违规兼职板子该打谁身上
www.fjnet.cn 2011-03-22 09:49  王石川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我来说两句

岁末年初,新语丝网站上的一篇举报文章把48岁的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长江特聘学者、副院长刘泉声教授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篇题为《关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乱象的一个例子——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刘泉声》的网帖,直指刘泉声教授违规兼职,同时担任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全职岗位工作。就此推算,“这个刘泉声教授一年在三个单位的工作时间应是,9+9+9=27,也就是工作时间至少是27个月,可是1年只有12个月,那么这个刘泉声教授是会分身吗?”(3月21日《中国青年报》)

名教授违规兼职挣钱不是新闻,被发现了,十分淡定并且振振有辞倒是新闻,刘泉声显然正是如此,对于采访,他很惊讶,如此反问记者:“这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要关注?(兼职)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我知道有人兼职十多家单位的都有。”可见名教授违规兼职挣钱,早已异化为一种潜规则。

每每传出名教授违规兼职挣钱,坊间都是一片挞伐声,斥之为斯文扫地、唯利是图。诚然,只想赚钱而罔顾规则,只顾走穴而摈弃师道,的确令人鄙薄。但是,板子显然不能仅仅打在违规兼职的名教授身上。所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没有各大高校簇拥而至,向名教授抛来橄榄枝,名教授何以兼职?

其实,不少高校是明明知道一些名教授分身乏术,但仍然毫不犹豫地邀其兼职,且不惜许以厚禄。原因很简单,利益驱动。一方面,这些名教授的薪酬不是学校承担,而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承担,如报道所称,“一个是教育部出,一个是省财政出,不加重学校负担”;另一方面,邀请名教授兼职则一举多得:其一,提高学校名气,一些学校为装潢门面,热衷于邀请名教授兼职,哪怕挂个名,或者来校交流工作也乐意。其二,获取经济利益,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曾透露,一些大学引进一名知名学者,用这个名字可以到教育部拿一大笔钱。其三,名教授往往掌握着一定的资源,投其所好,学校日后能增加学术方面的话语权,比如,增加学术考评的力度。

由此观之,名教授求其利,高校求其名,双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而这其中,最关键的是校方表现出主动性,一般来说名教授不愁兼职,而一些没有名气的学校往往更有求于名教授。基于此,板子更应该打在个别学校身上。

说白了,一些高校大肆追逐、追捧名教授,折射出了当下不少高校十分浮躁与急功近利,为了谋取名气、利益,不惜剑走偏锋。目前,国家已经对教授兼职挣钱制定出了相应的规则,比如,违规兼职应予解聘,但对学校尚没有明确的约束措施。因此,刹住教授兼职歪气,唯有釜底抽薪,对那些汲汲于邀请名教授兼职的学校,亦应予以严格规范。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