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北师大教授董藩发微博称,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并对研究生提出要求,“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对此,多数网民持批评态度,认为教师不应用金钱来衡量学生。部分网民则认为这是一种激励。(4月6日《天府早报》)
合法有道的追求财富无可厚非,即使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鼓励学生追求财富也未尝不可,只要“财取有道”就行。但是仅仅按照财富的多少评价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显然不科学、不合理,而且极容易带来众多负面问题,误导全社会以财富论英雄,一切向钱看,这是基本常识,作为大学教授非常清楚,这也是公众不满和反感以财富论成才的原因之一。同时作为师范院校的教师给出市侩的财富论成才的论断,是犯众怒的另一原因。
事实上社会上很多高尚、光荣的职业本身就不是敛财、赚钱的职业,即使取得特别伟大的成就也不可能赚取巨额财富,比如教师、公务员就不可能通过合法手段赚到巨额财富,除非采取腐败等违法不正当途径获取,否则即使一辈子也不可能赚到4000万元的身家,甚至是说出以财富论成才论断的大学教授自己到目前还没有4000万元的身家。
不过,仔细分析大学教授说出以财富论成才论断的具体语境和实际环境,其实不难发现,以4000万元身家论成功的惊人之语不是刺眼的雷人之言,并非毫无道理,而是真实想法的流露,是一句大实话、大真话,并且以教师的道德血液用标价方式给出了房地产开发商的真实道德血液。说白了,大学教授之所以不顾身份的以财富论成才只因房地产暴利,想不发财都难。
说出4000万元成功论的大学教授是当地产专业的教授,所带的研究生是房地产专业的研究生,而不是师范专业学生,这些学生毕业之后将从事当地产专业工作。在当前房地产处于暴利状态,房地产开发商各个腰才万贯,即使是从事房地产行业工作的中层干部人员收入也相当高。在这种房地产行业大赚钱的大环境下,40岁时身家4000万元,平均下来,每年不过赚取两三百万元而已,这个标准的收入对于研究生毕业的中高层房地产从业人员显然不算是难事。可以说,40岁时身家4000万元,对于房地产专业毕业的研究生而言确实没什么大惊小怪,对于这个财富标准的也的确不算成功。
在笔者看来,4000万元的成才论不是针对所有高学历者,而只是针对少数从事房地产行业的高学历者,公众与其对这种论断愤怒和不满,不如对暴利的房地产行业继续炮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