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何以多数学生愿意配合形式主义?
www.fjnet.cn 2011-05-18 18:51  彭联联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福建部分高校近期为了迎接福建省第11届省级文明学校评估纷纷出台临时规定,有高校规定:若有人询问食品安全等敏感问题,不要偏激,务必给出正面回答,相信学校可以很好解决。其他一些临时规定中,连叫餐、路上吃东西、穿拖鞋走路等平时常见且被默许的行为也被叫停。(据5月18日《中国青年报》)

这样的检查和迎检方式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比如我所在的城市为迎接文明城市评比的检查,出台很多临时规定,采取很多临时行动,城市面貌确实“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可是,检查一过,一切又都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对于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质疑声就从来没有间断过,政府部门也下发禁令,治理泛滥成灾的评比检查。但奇怪的是,质疑归质疑,禁令归禁令,走过场的检查评比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还有比这更为奇怪的,就是被检查对象一方面觉得这种做法不合理,心存不满,但对于迎接检查却很理解,很配合。比如这次福建省的省级文明学校评估,有一些大学生提出疑问:专家们在学校转几天就能给一个学校的文明下结论?究竟判断的是学校这几天文明不文明,还是近3年来文明不文明?这到底算不算一种新的“形式主义”呢?但据记者了解,多数学生为了学校的集体荣誉,都表示愿意配合校方的临时举动。

这种看似正确的“集体荣誉感”很值得怀疑,其真正在乎的只是自己身处的小集体。在学生们的潜意识中,有些东西不能改变,那就只能尽可能适应。人人都看出形式主义的可恨、可怕,可是,既然存在,那就只能想办法应对。对于学生来说,评估标准、评估方式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能改变的是自己的态度和应对方式。而且,这种改变也不是难事,就那么短短的几天,应景一下就过去了。不管怎么说,自己的学校能够在几天之内突变成“文明学校”,对于个人来说不是坏事,至少走出去脸上多一份光彩。

迎检者的这种心理,是形式主义的评比保持其“旺盛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实生活中,这种心理很普遍,面对不合理的规则,我们常常看到沉默的大多数。多数人不是不知道规则的不合理,也不是不想改变这些不合理的规则,而是都不想充当出头的椽子,都首先考虑对个人最为有利的应对方式。“不要偏激”是学校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是大多数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其实这里的“不要偏激”是什么意思,大家都懂。正是因为说出真实情况和真实想法成了“偏激”,才令搞形式主义的权力行使畅通无阻。

就在笔者写此文时,看到一篇新闻,说国5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的孩子们日前在16岁的亚历克•罗尔兹(Alec Loorz)的领导下作为原告,起诉美国政府,控告政府在环保立法和应对温室效应上的“不作为”。如果在此次福建省省级文明学校评估过程中能够冒出几个“偏激”的学生,不仅真实汇报学校的现状,还向检查官员当面质疑评估标准和方式,他们才可称是未来的栋梁。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