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史上最严”公车改革不如吸纳民智民情
www.fjnet.cn 2011-05-24 07:44  汪红光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从五月开始,被称为“史上最严”公车改革专项治理活动在全国拉开了帷幕。有媒体称,公车改革治理依据是只对部门传达未对外公布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核心内容是“20人配一车”“购价18万以内”。

总起来说,应该是个好消息。但“20人配一车”的数据测算颇受民众质疑,主要是不足20人的咋办?

公车的危害很多人只注意到“耗费公帑,增加行政成本”一个方面。其实,公车的危害最大的是助长了官员官本位思想的泛滥,给各级官员脱离群众、躲避社会监督创造了“条件”。

可以试想一下:当一个城市的市长每天和平民一起挤公交出行的时候,他对民生疾苦、城市公交现状的印象该有多么深刻!再说,官员一般都是公众人物,天天挤公交,几点上班,几点下班,穿什么衣服,甚至背什么背包这些日常生活小节,都在老百姓的眼皮底下,官员的贪腐、奢侈之风能不收敛吗?

冠冕堂皇地说,公车有什么作用?主要是方便官员下基层,亲近民生的。民众天天挤公交怨声载道,官员不亲身体验如何能够知晓民情?

把给官员买车、养车的钱按实际需要报销给那些经常下基层访民生的干部,并没有在数量上增加“公车”支出,还能帮助官员在实际生活中发现一些工作漏洞,以便及时修补,做到更好地改善民生条件,服务社会。明明是个一举多得、极有创意的新思维,为什么就没有人写进改革措施?

问题出在管理体制上。公车的使用者是干部,管公车改革的也是干部,别看他们处在不同的位置,开起会来一本正经,本质上,他们是一伙——都是公车制度的既得利益者。指望他们限制自己的既得利益,实在有点痴人说梦。

公车问题不是个价格高低问题,也不是“几人一车”的比例问题。中国的公车就是一个特权问题——只有取消了官员的特权,才能切切实实地落实官员是公仆的执政理念。

公车改革长期徘徊在“价格、比例”的表层问题不能深入,暴露出行政管理体制的观念僵化以及官本位势力的强大,只有唤醒民众,让民众广泛参与,从社会监督的角度提出公车改革方案,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