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教育的两难:求富就要“从恶”
www.fjnet.cn 2011-05-31 13:13  杨建业 来源:东方网    我来说两句

中国薪酬蓝皮书最近预测,2011年的硕士研究生平均起点月薪将超过4000元。(《华商报》5月23日)

窃以为,这不可信。在我们这个二本院校,即使教授、博导,到了快要退休的年龄,其薪酬也远不到这个数。青固可胜于蓝,弟子薪酬亦不必不如师,但观之于今年来我校工作的硕士研究生,基本工资仅为700多元,还抢着进来。所谓“平均起点月薪将超过4000元”,大概又是一个“被增长”的范例吧。

如今的工资体系十分混乱,事业单位都不知几轨制了,令人郁闷且找不到北。上世纪90年代,我看到有人在报上说自己月薪不过一两千元时,羡慕得肠子都要发青了,那时我们的副高才500余元,至于中级职称,才三百七八十元。后来高校扩招,靠收学费过日子,才稍好些,但还是赶不上趟,总比报上不断刷新的那些哭穷数字低不少。同是高校,“211”讲师的工资比我们的教授还高。比贡献,谁比谁差多少呢?故每念及此,总有一种被剥夺感,还搞不清是被谁剥夺的,怎样剥夺的。

当然,二本院校教师起码“旱涝保收”。在一个有1亿贫困人口的国度里,任何个人的挥霍、炫富都是社会的耻辱。大学老师们本该对自己现有的收入和日常生活水平感到满意。但当你看完近日《人民日报》刊发的《三个家庭医疗账本》,“瞻念前景,不寒而栗”,恐怕怎么也满意不起来了。

这三个样本分别是工薪家庭、低收入家庭、外企白领家庭。工薪家庭,收入并不很低,但一场大病重症,就花了50多万元,医保报销后,自己还是掏了20多万元;低收入家庭,即使小病,紧省着花,这一查那一化验,好几百元就不见踪影;外企白领家庭,通过给女儿看病也感到,必须攒出50万元,才能以备万一。是啊,生活可以不那么考究,但有了病,特别是大病,总不能不看吧?如此,谁能对自己低下而不公平的工资收入安之若素呢?

怎么办呢?办法当然也有。事实上,高校教师近年来富起来的还真不少。即使我们这个二本院校也大有人在。说白了,只要淡化对国家、民族、社会与教育的责任,淡化职业操守与良知,强化“一切向钱看”的意识,一切都可以OK。因而,有了教育界最近一系列牛人雷语。先有北师大教授对自己弟子说,“到四十岁没有4000万身家别来见我,也别说是我的学生”;继有开着宝马车的云南大学副教授说,全心教学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

这些言论虽是教育理念之“恶”,但谁能不承认其现实中的合理性呢。特别是云南大学的那位副教授,他的“金字塔理论”——“处于高校底端的是仅会讲课的教师,中间的是又会讲课又会拿课题的,顶端的是‘学霸’和担任行政职务者”,就完全道出今日高校之真实生态。只是如此一来,那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老教授就陷入两难,不知该怎样对学生“教书育人”、对新来的青年教师“传帮带”了。“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其心境,和东汉名士范谤庶几近之。但这大概又是不足为训的。因为,一个连自己医疗费和丧葬费都攒不够的教授,还配为人师表吗?——那位北师大的“四千万”教授或许就是这样看的。所以到最后,高校只能逆淘汰,再最后,大学只能走向完结。最后的最后,“无大学则无大国”,强国梦也成了南柯一梦。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