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能否让每一所乡村小学都拥有一座图书馆?
www.fjnet.cn 2011-06-27 12:18  陈小二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綦江瀛山学校女教师黄静以“白云憨师”的网名,在微博上求助:“学校经费有限,教学资源缺乏,山上无书店,大多孩子买不起书,2011年梦想为孩子们建立图书借阅室……”经过社会各界半个多月的共同努力,昨日孩子们收到了社会各界捐赠的4000多册爱心图书以及238个文具盒。(6月26日《重庆晚报》)

孩子们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图书,《爱的教育》、《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假如给我3天光明》、《中外名人故事》 ……如果没有乡村女教师黄静的微博求助,没有热心公益的企业、家长倾囊相助,相信这些生活在山区的孩子是无法读到这些书的。

长久以来,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很不平衡。在城里的学校已经基本都有图书馆的时代,那些身处大山深处乡村小学的孩子们却连一本课外书都读不到。

2005年的时候,我为导师做助教给本科生上《大学语文》。那时我就发现,与城里孩子比起来,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阅读量少得可怜。很多学生整个中学时代读过的课外书居然仅仅是从老师那里借阅的《读者》和《青年文摘》。

这样的阅读量,会对乡村学生的高考形成很大的掣肘,特别是在目前各名牌大学纷纷加大自主招生的力度下,乡村学生由于阅读面过过窄,竞争中明显不占优势。这样一来,必然使许多颇具潜质的乡村精英在高考中败下阵来,进入不到他们理想的人生状态。

除此之外,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高考。让那些因家境贫寒或者其他原因而放弃学业的孩子们,始终保持从读书时起就养成的良好阅读习惯,让他们即使放弃学业,也仍然能以积极、正面的态度面对未来的生活,自我延续终身阅读、终身教育,这是比升学更加重要的事情,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苏州大学教授、学者朱永新在《全民阅读宣言》中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让全民族精神起来!”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