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期待的各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布,现在看起来越来越像是一出木偶剧,观众看见了台面上端出的一个个数据,却对这一串串数据的子丑寅卯台下幕后依旧迷糊。
各部门响应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的“三公经费”公布,从一开始就体现着不情不愿的味道,诸如扎堆在周末公布减少关注程度,公布内容不细化,不少部门坐等观望姿态明显等等状况,都表明了不少部门公布经费的心态,以致于数据公布后,没能澄清什么反而闹得一团糨糊。
其中不少部门的数据颇具喜剧效果。中科院去年公务接待费为9995万元,平均每天接待费为27万元,比住建部去年全年公务接待费26.07万元还多出近一万元,“中科院一天吃掉一个住建部”的滑稽事实引得网友纷纷质疑,有人调侃说:“一个是天天在太空聚餐,一个是吃喝有房产商埋单。”此外,国家计生委去年“三公经费”支出927.2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就达到470.54万元,有网友质疑说:计划生育出国能学到什么经验?难道是出去宣讲我国的计生政策和经验?
各部门“晒三公”固然是好事,但首先得明确一个问题:“晒三公”的目的是为了暂时平息公众质疑,为晒而晒;还是想晒出问题以便挤出泡沫?
行政成本过于高昂近年来饱受诟病,也直接催生了严重的腐败现象,国务院在如此背景下要求公布“三公经费”,其意向非常明确,那就是直指公款贪腐。可反观不少部门,公布的多是笼统数据,然后动辄以业务需要加以掩饰,其敷衍姿态一目了然。
时下公众对业已公布的数据颇有微词,不仅在于公众对预算环节的有关数额缺乏了解,也在于对支撑其后的理由不甚明了。换而言之,各部委目前公布的“三公”经费,只是“三公”经费管理的末端,而不是始端和中端。经费管理是一个完整的链条,没有对始端和中端的全面了解,就没有对末端的正确判别。
我们都知道“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庞大的数字能让人惊叹,细化的数字却更方便公众基于生活常识进行对比,要想让“三公经费”真正清晰明了地反映问题、解答质疑并挤出泡沫和虚假,则必须细化每一个数据,譬如每个部门拥有公车多少,每辆公车的用途,这些车每年平均所跑里程,以及出国人次,出国目的地极其考察项目等等,也都应该在公开之列,惟有如此,“晒三公”才能真正地晒出价值来。
- 2011-07-21公开的“三公”经费反倒成了谜
- 2011-07-20三公经费公开 行政至少如治家
- 2011-07-19何不让中组织部来协管“三公”经费
- 2011-07-18让民众看懂是“三公经费”公开的起点
- 2011-07-14“三公经费”不公开难言之隐揭秘
- 2011-07-13晒三公经费 学习审计署好榜样
- 2011-07-11“三公经费”公开标准应尽快明确
- 2011-07-11三公经费“减支”更应“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