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东方教育时报》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公布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九成教师感觉压力大,压力主要来自学生考试成绩,对考核和评比繁多最不满意。
而就在同一天,教育部在发布会上透露,今年将选择两个省份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建立“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教师准入和管理制度。所有教师都要接受每5年一次的定期注册考核,考核并非要重新进行一次资格考试,而是对这5年内该教师的方方面面进行评审。考核内容包括师德、业务考核及教学工作量考核等。师德将作为首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
不少舆论在为教育部的做法叫好,认为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规避以前教师资格证无时限而导致的教师不合格问题。教育部的用意无疑是好的,可是,谁来进行评审、考核,却是一个大问题,如果五年一次对教师进行关系到是否还能做教师的评审、考核,还是由行政机构操作,那么,很有可能给教师群体带来更大的压力,进一步加剧教育的行政化,导致教育管理失序。
对于当下的教师素质,公众有诸多不满,于是把提高教师素质的希望寄托在加强行政监管上,然而,仔细观察今天的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行政力量已经无所不在,教师接受的行政管理、行政评价,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太滥,上海两家机构的调查,就说明这一问题。
事实上,近年来各地在教师节前后公布的调查数据都显示,当前教师压力大,主要缘于非教学压力,没完没了的来自各个行政部门的评估、评审,让教师不能安心进行教学。在行政指标之下,中小学失去办学的自主权,没有办学的个性和特色,而教师也失去教育自主权。
这是导致教师素质下降、引起受教育者(家长)不满的重要原因。很多人指责教师没有现代教育理念,只育分不育人,甚至教育部修订的师德规范,也要求教师要进行素质教育。可是,当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用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率来评价一个教师是好是坏时,出现这种问题,是教师的责任吗?教师不这样做,可能连足额的工资都拿不到,更不要说成“好教师”了。还有人指责教师现在好坏不分,对学生中的不良现象也不站出来管理,可是,如果教师批评学生,家长到学校“检举”,学校会组织独立的调查,举行听证,让老师、家长双方充分表达意见,然后依据事实进行公正、客观的处理吗?现实是,学校出于所谓学校形象考虑,往往息事宁人,会草草处理,长此以往,老师还敢管吗?在这样的管理体系中,教师的“素质”能高吗?
- 2011-09-08过分强调师德是一种回避
- 2011-01-26“不拆迁没师德”考验新拆迁条例
- 2011-01-26拆迁绑架“师德”是权力的狂妄呓语
- 2010-09-17“禁止抢先逃生”不是对师德的苛求
- 2010-09-01教师收礼无关乎“腐败”只关乎“师德”
- 2010-06-25师德先进评选,本身就是黑色幽默
- 2010-06-01论文“宴”收让师德蒙羞